年內逾 2000 流徙者葬大海 香港醫護赴地中海搜救 見盡流亡者離家決心

海洋維京號在海上發現待救船隻後,會派出救生艇將流徙者救回海洋維京號。本港急症室醫生Yan及 急症室護士Wilbur今年夏天登船參與搜救。(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海洋維京號在海上發現待救船隻後,會派出救生艇將流徙者救回海洋維京號。本港急症室醫生Yan及 急症室護士Wilbur今年夏天登船參與搜救。(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為了爭取更好生活,有些人選擇買一張單程機票,離鄉別井重新開始;有些人卻是別無選擇,坐上隨時翻側的超載小艇,冒生命危險在怒濤中出發,他們不能回家,他們是流徙者。國際紅十字會及SOS Mediterranée共同營運「海洋維京號(Ocean Viking)」,過去2年在地中海救起近5千名海上流徙者。有本港醫護人員今年夏天登上維京號參與搜救,流徙者身上的汽油味、利比亞巡邏隊阻止搜救的鳴槍聲,都刻進他們的記憶。獲救者上船後的一句「You save my life(你救了我一命)」,就是醫護人員不眠不休的動力,「如果佢哋遇我哋唔到,真係有機會會死」。

文字、攝影:Oscar Liu

今年2000流徙者葬身大海或失蹤

聯合國難民署的年度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1億84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較2021年增加1,910萬人,是近半世紀以來最大升幅。其中北非國家利比亞、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有流徙者會坐上不適航及超載的充氣船,航行數天橫渡地中海前往歐洲。今年截至8月,已有15萬人循海路出發,惟當中逾2,000人死亡或失蹤。最近9年,逾2萬人因而葬身大海。

Yan(左)及Wilbur(右)今年作為義工遠赴意大利,參與國際紅十字會有份營運的「海洋維京號」搜救行動,拯救數以百計海上流徙者。
Yan(左)及Wilbur(右)今年作為義工遠赴意大利,參與國際紅十字會有份營運的「海洋維京號」搜救行動,拯救數以百計海上流徙者。

本港急症室醫生鄺詠茵(Yan)及 急症室護士陳志強(Wilbur)今年中到意大利西西里島受訓後,登上海洋維京號,出發到公海參與搜救工作。在海上,除了在視線範圍內搜索船隻外,海洋維京號亦會循SOS求救訊號位置航行,確認有待救船隻後,會利用救生艇派出搜救隊,將海上流徙者救回維京號,船上醫療隊伍會為獲救人士提供人道支援及醫療服務。

Yan及Wilbur抵達意大利後,須在當地受訓及演練,才可登上海洋維京號展開搜救。(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Yan及Wilbur抵達意大利後,須在當地受訓及演練,才可登上海洋維京號展開搜救。(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流徙者長期接觸汽油 生殖器官臀部燒傷

Yan形容獲救者的情況是「超乎想像」,出發前已知獲救者上船時或帶有強烈汽油味,但估不到人數之多遠超她的預期。流徙者在簡陋橡皮艇或木艇航行時,身體會長期接觸船上洩漏的汽油,尤其被保護在船中間的婦女及兒童,其生殖器官及臀部附近會因化學灼傷引致二級燒傷,如廁會感強烈痛楚。

Yan續指,獲救者常見疥瘡等皮膚傳染病,或在船程期間受到外傷。她曾治療一位腳掌多處流膿甚至發黑的獲救者,當時已不良於行。她問起原因才得悉他隻身一人離開非洲的家鄉,徒步走路逾一個月,跨越數個國家抵達利比亞上船,「過程中着嘅鞋係唔夠保護,受咗傷又冇得處理,一路發炎越嚟越嚴重」,獲救後已出現壞死組織。Yan慨嘆,即使寫轉介信予他上岸後進一步治療,亦未必保得住腳掌,「原來(流徙者)可以咁有決心,咁想離開自己嘅地方得到更好嘅生活」。

Yan負責為獲救人士提供門診或住院的諮詢和治療,著陸時亦會轉介有需要的病人到陸上醫院。(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Yan負責為獲救人士提供門診或住院的諮詢和治療,著陸時亦會轉介有需要的病人到陸上醫院。(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出動15次 623人獲救

Yan參與的救援行動由7月25日至8月15日,共出動救援15次,623人獲救,當中140人為無人照顧的小孩。獲救者在維京號上接受治療並生活,獲意大利政府安排港口才可回程上岸,整個搜救計劃才告完成。Yan指,流徙者所乘的小艇通常都會超載,「可能因為有一個人郁少少就會反」,故須盡快救援以免有人遇溺喪生。維京號回程途中,因航線附近有太多求救訊號,急需同時搜救,連乘載上限為286人的維京號竟亦嚴重超載。

Yan和隊員曾不眠不休40小時在海上搜救,「橫跨夜晚去到日出,然後再到第二個夜晚咁搜救,過程係好辛苦,比起我喺醫院更加辛苦,因為係完全冇休息過......過程中大家都係盡能力幫助更加多嘅人」。

Yan參與的救援行動中,總共救起623人,遠遠超過海洋維京號的乘載上限,船上「人貼人」坐滿獲救者,需騰出額外空間予他們休息。(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Yan參與的救援行動中,總共救起623人,遠遠超過海洋維京號的乘載上限,船上「人貼人」坐滿獲救者,需騰出額外空間予他們休息。(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本身是急症室醫生的Yan是2016年香港人道年獎得獎者,她指是本着人道精神參加救援,希望以醫療知識幫助有困難的人。
本身是急症室醫生的Yan是2016年香港人道年獎得獎者,她指是本着人道精神參加救援,希望以醫療知識幫助有困難的人。

較Yan早一個月出發的Wilbur指,完成搜救後須立即通報意大利政府,回程需時由2至5日不等。Wilbur提到,僅約20人的團隊期間除了醫治獲救者外,亦要安排活動照顧心理需要,如介紹意大利、學意大利語,「夜晚我哋會睇電影,同佢哋飛下髮,有遊戲俾佢哋玩」。

利比亞巡邏隊靠近維京號 鳴槍阻搜救

在公海上航行,安危只在一瞬之間,Wilbur與隊員搜救時,有利比亞海岸巡邏隊在附近向天鳴槍阻止行動,全船人員隨即按指示在船艙躲避,巡邏隊船隻一度非常接近維京號,幸而最後相安無事,但足以令Wilbur膽顫心驚。他形容,如巡邏隊上船,後果將不堪設想,「會想像好多嘢發生,如果真係泊埋嚟,唔知會發生咩事」。

Wilbur在救援行動中遇上利比亞海岸巡邏隊鳴槍示警,憶起事發經過時仍膽顫心驚。
Wilbur在救援行動中遇上利比亞海岸巡邏隊鳴槍示警,憶起事發經過時仍膽顫心驚。
除了治療外,船上義工在上岸前亦需為獲救者安排活動,以照顧其心理需要。(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除了治療外,船上義工在上岸前亦需為獲救者安排活動,以照顧其心理需要。(香港紅十字會提供圖片)

做義工不眠不休,冒險救人,值得嗎?參與香港紅十字會義工服務逾50年的Wilbur說:「一路都覺得呢樣嘢係唔需要考慮辛苦、其他嘢」,關鍵是他能否幫助需要救援的人。那些在公海飄浮的流徙者,正面對「life and death(生死攸關)」,「如果佢哋遇我哋唔到,真係有機會會死」。只要他有時間又具備相關知識,都會毫不猶疑伸出援手。

自小是香港紅十字會義工的Wilbur,過往亦曾參與其他海外救援工作,他指自己做義工只為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自小是香港紅十字會義工的Wilbur,過往亦曾參與其他海外救援工作,他指自己做義工只為幫助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