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護士應由護管局把關 專家倡為社區護士提供晉升途徑

【on.cc東網專訊】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政府建議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護士。理工大學高級護理實踐講座教授、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金月今(15日)在電台上表示,香港護士人手荒問題因人才流失導致,認為本港需要有策略去留住護士,給予他們足夠的專業發展空間,包括為社區工作護士提供晉升途徑,因社區基層健康和醫院服務是唇齒相依,如果可在基層醫療投放更多的資源,讓市民能更好地預防和早期治療疾病,可紓緩對醫院和院舍的負擔。

黃金月表示,本港護士人數每年遞增,從2011年的4.1萬多名護士,增至2021年的6.4萬多名,10年間增加逾2萬名,而1,000人口對護士的比例是8:6,認為本港的護士比例屬於較高的地區。她認為,在護士人數持續增長,加上每年培訓的護士數目為3,200名,故相信本港護士「人手荒」的最大問題是人才流失,惟現時本港欠缺一套認證專科護士的準則。

她解釋,要達致專科高級實踐護士的水平,需要5至10年的臨床經驗,再配合專科培訓和最少3至5年的相關專科經驗。現時香港醫院管理局有由專科護士,資深護理師發展至顧問護師的階梯,可惜現時在社區工作的護士,就缺乏了類似的專科發展階梯。她認為,有必要為社區護士提供誘因,培養基層健康專科護士,配合專業路徑發展,才能吸引護士在社區工作,幫助連貫可持續的醫療系統。

對於政府擬修例引入海外護士,黃金月則認為,應由香港護士管理局按所訂的專業標準把關,而非由僱主決定,並在聘用時,應以本地申請者優先,若為滿足特定期間的人手需要,可以有一個機制,制定每年人手需求限額,才能保障受照顧者的安全、維持專業標準。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