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更高!醫生詳解心臟衰竭症狀、檢查及治療方法
心臟衰竭是常見致命疾病心臟病之一,心臟衰竭死亡率高達35%[1]!一般而言,若沒有合適的心臟移植,心臟衰竭的病人大多只能生存六至八個月,心臟衰竭的死亡率較許多癌症還要高,三年裡的死亡率是30-35%,病情嚴重者死亡風險更高達40-50%[4]。
究竟心臟衰竭是甚麼?有什麼先兆?雙腳水腫、氣喘、心跳加速是心臟衰竭唯一的症狀?末期心臟衰竭會致命嗎?冠心病、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可導致心臟衰竭?通仔波有用嗎?本文詳解心臟衰竭的先兆、症狀、成因、日常照顧、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
▼ 心臟衰竭 | 快速連結 ▼
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通常是一種慢性疾病,心肌受損以致心臟功能衰弱。心臟衰竭不等同於心肌梗塞或心跳停止,並不會導致心臟停止跳動。在正常情況下,心臟就如一個泵一樣,不斷地搏動泵血,透過動脈血管將血液輸出到身體各部分,保持器官正常運作,延續我們的生命。
但如果患上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正常泵血,難以輸送足夠血液和氧份供應身體各器官,身體功能會大受影響,嚴重更會死亡。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千萬人罹患心臟衰竭,每年新症超過150萬宗[2]。而根據醫院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香港每年有近2萬人因心臟衰竭而入院及死亡,是內科病房入院主因之一[3],可見其普遍程度。
根據心室不同及功能上的差異,心臟衰竭可以分為以下2種:
收縮性心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
亦稱為「左心衰竭」,主要發生在左心室。由於心肌變得虛弱,無法正常收縮,導致泵血功能出現問題,無法將足夠的血液泵送到身體各部位。這會導致血液積在肺部,並引起肺部的相關症狀與疾病,如呼吸急促或肺水腫。
舒張性心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亦稱為「右心衰竭」,主要發生在右心室。由於心肌變得僵硬,兩次心跳間期無法正常放鬆,以至血液難以流回心臟,導致血液向下回流並積在附近組織和器官中,影響肝臟等器官,引起四肢水腫、肝脾腫大、腹水等。
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徵狀,判斷其心臟衰竭程度。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的分級方法為目前常用的心臟衰竭分類,級別愈高,心臟衰竭程度越嚴重。第一級:患者身體活動未受影響,日常活動並不會造成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問題。
第二級:患者身體活動受輕微影響,可以進行日常活動如走路、行樓梯,若進行劇烈運動則會感到乏力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第三級:患者身體活動明顯受影響,進行輕微活動如刷牙,都會感到乏力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第四級:患者不能自在地進行任何活動,即使休息時也會出現呼吸困難、心悸或心絞痛等症狀,進行日常活動時情況會更嚴重。
心臟衰竭的成因很多,大部分心臟衰竭患者都患有其他心臟疾病,以下為常見的成因:
冠心病
冠狀動脈出現硬化、收窄或閉塞等情況,以致心臟肌肉缺氧無法正常運作,變相增加了餘下心臟肌肉的負荷,便有機會導致心臟衰竭。
高血壓
血壓過高,令左心室需更用力泵出血液,長久下來會加重心臟負荷,同時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心瓣膜病
當心瓣膜出現問題,無法完全打開或關閉,需要依靠心臟肌肉加劇收縮泵出血液,同樣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臟衰竭。
心肌疾病或發炎
藥物、酒精或病毒感染都有機會導致心臟肌肉受損,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其他心臟疾病
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缺氧、先天性心臟病或其他心臟疾病,都會削弱心臟功能,增加羅患心臟衰竭的風險。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水平,有機會患上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病,間接引發心臟衰竭。
嚴重肺病
當肺部不能正常運作時,就需要依賴心臟去用力泵血提供足夠氧氣及營養給身體,變相增加心臟負荷。
不良生活習慣
肥胖、酗酒或濫用藥物,都會增加心臟負荷。
周榮興醫生指出:「心臟衰竭患者因不能有效將血液泵至身體所需的各部份,患者會出現疲勞、手腳冰冷、呼吸困難、氣促、心臟肥大、下肢水腫等徵狀,嚴重的患者更會出現休克、肋膜積水、腹水、腎功能、肝功能受損等。而末期心臟衰竭病人一般無法進行任何體力勞動,靜止期間也會喘氣,他們的生活質素普遍很差,不少患者會喪失工作能力,更甚連日常生活亦需要其他人幫忙。」[4]
以下為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若徵狀愈來愈嚴重,或出現多於一個徵狀時,建議盡快求醫,及早治療。若患上心臟衰竭,患者亦應該密切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過度疲倦、乏力
由於心臟無法提供足夠血液以滿足身體所需,身體便會將血液從其他器官如四肢,運送至心臟和大腦。因此患者即使進行日常活動如走路,都會感到疲累。
呼吸困難
肺靜脈因缺乏足夠血液而開始堵塞,導致肺內液體量增加。患者在運動時,甚至站著不動或睡眠時都會感覺呼吸困難。
長期咳嗽
大量液體積聚在肺部內,刺激肺黏膜,引致患者不停乾嗽,或咳出帶泡沫及血絲的痰。
心跳加速
由於心臟每次搏動只能泵出少量血液,無法滿足身體所需,因此需要增加心跳次數,以彌補血液不足問題。
腦部缺氧
由於心臟輸血量少,令到腦缺血缺氧,而出現記憶力受損、頭暈、失眠等現象。
噁心或食慾不振
由於消化系統供血不足,導致腹脹、噁心或食慾不振等問題。
下肢水腫
血液積聚在靜脈,導致腎臟未能有效處理大量鈉和水分,患者肢部及雙腳腫脹。
心臟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一旦患上心臟衰竭,全身各個器官會受到影響,嚴重更會引發併發症。
腦部功能衰退
若腦部長期血液循環量不足,會影響神經元的功能,並出現記憶力減退、頭暈、眼前發黑、認知協調能力變差等表徵,嚴重更會引致中風。
肺功能衰退
心臟衰竭患者的肺部會出現「限制性換氣障礙」,肺功能因無達到需要膨脹的容積而逐漸下降。
肝功能衰退
由於肝臟血液無法回流,心臟衰竭患者會出現「鬱血性肝功能異常」的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肝臟充血,繼而導致肝硬化。
腎功能衰退
由於腎臟血液循環不足,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份,身體堆積過多毒素,血液的肌酸酐和尿素氮的濃度也會上升。
厭食症
腸胃道血液量減少,消化及吸收亦會隨之下降,令患者出現厭食的徵象。
水分滯留
心臟衰竭患者體內通常會堆積過多水份,有機會會造成全身性的「水份滯留」,包括腳腫、腹水、肋膜積水、肺積水、心包膜積水等。
怕熱
心臟衰竭患者由於心臟輸出血量低,皮膚表面血管會收縮,身體無法散熱,令到患者會覺得全身發熱,需要電風扇、含冰塊解渴解熱。
一般而言,醫生會先詢問患者病歷,再根據患者徵狀進一步安排檢查,診斷是否有心衰竭。以下為常見的診斷方法
抽血檢查
透過血尿化驗,檢查血球數量、肝及腎功能和其他心臟衰竭指標
胸部X光
心臟衰竭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等症狀,透過檢查肺部狀態,排除患者肺部發生病變的可能。
心臟超音波
初步檢查患者的腔室容積、心室的收縮及舒張功能、心臟厚度及瓣膜功能。
心電圖
檢查患者心律及電傳導,主要評估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
用於判斷病患是否出現冠狀動脈阻塞狀況。
心臟核磁共振
心臟核磁共振是一項非侵入性的檢查,透過磁振造影括評估心肌缺氧及是否存活,可現性高,被視為是黃金標準。不過價格較昂貴,而且病人身上如果有金屬植入物就不能接受檢查。
心導管
配合其他影像檢查可得更準確的診斷是吾患有制性心包膜炎,或局限性心肌病變。必要時需進行心肌切片,來確定診斷心肌炎或其他浸潤性疾病(如類澱粉症)。
心臟檢查計劃推介
體檢特點 |
|
|
|
體檢價錢 | HK$3,500 | HK$2,540 | HK$3,880 |
藥物治療
針對心臟衰竭的不同徵狀,醫生會處方不同的藥物,以紓緩不適徵狀和延長患者壽命。以下為治療心臟衰竭主要的藥物︰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
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簡稱 ARB)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
利尿劑(Diuretic)
醛固酮拮抗劑(Aldosterone Antagonist)
地高辛(Digoxin)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s)
抗血小板藥(Antiplatelets)
心肌收縮力增強劑(Inotrope)
手術治療
心臟移植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俗稱「搭橋」)
心瓣置換手術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
心臟起搏器
治療心臟衰竭除了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更要改善生活習慣,才有效減輕徵狀及減慢病情惡化。
戒酒、戒煙及避免二手煙
控制水分及鈉鹽的攝取
減少攝取咖啡因
健康飲食,多吃低脂食物及蔬果,少鹽少糖少油
控制體重及血壓
確保足夠休息
盡量保持愉快心情,學懂減壓
在體能允許情況下適量運動
注意氣溫溫差,避免過冷或過熱的環境
注意身體狀況變化,如病情惡化要迅速返診就醫
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減低心血管系統出問題的機會,同時降低患上心臟衰竭的風險。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
控制體重、血壓、血糖、血脂
注意飲食健康均衡
減少鹽、糖、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的攝取
經常進行帶氧運動,如步行、踩單車及游泳等
戒煙戒酒
[1] 診斷及治療心臟衰竭之新領域
[2] Global Public Health Burden of Heart Failure
[3] 心臟病友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
[4] 心臟衰竭患者 治療新希望 - 香港港安醫院【專題】從心出發 - 心臟衰竭症狀、資訊及食療
延伸閱讀:
心臟檢查 | 7大身體檢查計劃比較!認識心臟檢查種類項目:心臟超音波/超聲波、運動心電圖、靜臥心電圖、心臟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
身體檢查推介2021 | 香港7間成人/長者體檢中心全面驗身計劃及收費比較
女性婦科身體檢查推介 | 預防乳癌及子宮頸癌!8間體檢中心比較檢查項目 (附優惠連結)
不同男士身體檢查項目有什麼分別?8個男士身體檢查計劃推介! (附優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