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塞幾多要「通波仔」? 手術是否一勞永逸? 專科醫生解構醫療開支預算︱求診教學

高國進醫生
高國進醫生

通波仔」是心臟科專科醫生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用作治療心臟血管閉塞、冠心病及心絞痛。不過血管塞了多少,才需要「通波仔」?心臟科專科醫生高國進說,其實有數得計,並非話做就做;而且並非一勞永逸,如果患者術後仍有三高、仍未戒掉嗜煙酒等壞習慣,導致心臟血管再度收窄,重複做通波仔事小,無法再做通波仔或者引致突發性心臟病事大!

2020 年有 6,561 人死於心臟病,是第三常見的致命疾病;其中,58.8% 死者患有冠心病。
2020 年有 6,561 人死於心臟病,是第三常見的致命疾病;其中,58.8% 死者患有冠心病。

據醫管局資料,公立醫院平均每年進行 7,000 至 8,000 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成形手術。衞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2020 年有 6,561 人死於心臟病,是第三常見的致命疾病;其中,58.8% 死者患有冠心病。心臟科專科醫生高國進表示,「通波仔」是心臟科醫生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當中又以突發性冠心病或心絞痛的緊急情況最嚴重,「這類患者通常心臟的主要血管突然完全閉塞,需要在發病 4 小時內,或入院後 90 分鐘內打通血管。」非緊急個案雖然相對較穩定,但並不代表可以置之不理,「這些手術主要是處理患者的慢性心臟衰竭或心絞痛等症狀。」

不少人認為只要心血管收窄,就必須「通波仔」。但高醫生指出,醫學上對於血管嚴重收窄有其定義,當心臟的三條主要血管(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其中一條的最小管腔面積(MLA)少於 4 平方毫米,就代表血液流動能力非常受限,導致心臟供血不足,「換句話說,血管『塞』超過70%,即使只塞一條,醫生都會建議病人考慮『通波仔』;如果去到 80% 甚至超過 90%,就無須再猶豫了。」

若不入院檢查,病人很難知道心臟血管情況。
若不入院檢查,病人很難知道心臟血管情況。

若不入院檢查,病人很難知道心臟血管情況。高醫生稱,假如試過做運動或行樓梯時感覺心臟被石塊壓住、喉嚨舌嚥不暢、呼吸困難,持續 1 至 10 分鐘,要休息或服脷底丸才能回復正常,心血管嚴重收窄的風險相當高。「如果病人同時患嚴重糖尿病,因為血糖偏高、神經線功能受損,出現症狀時未必能感受到疼痛,誤以為是心臟小問題或休息便可,因此延醫。」

手術費用方面,高國進醫生表示,公立醫院收費一般分為按金 $73,000 元,並以支架數量多除少補;私家醫院則視乎手術時間、醫生費、支架費及病房等級等而異。「例如心導管檢查連『通波仔』手術,是按手術室節數計算,一般 2 小時 1 節,視乎手術複雜的程度,一般需約 1 至 2 節時間;每個支撐血管的支架則約 $7,000 至 $15,000 不等。連同基本醫生費、雜費,假設病人住一晚標準病房,處理 1 條收窄的血管大約 $120,000 至 $150,000;如果做 4 條或更多,就可能需要 $200,000 以上」。

血管「塞」超過70%,即使只塞一條,醫生都會建議病人考慮「通波仔」。
血管「塞」超過70%,即使只塞一條,醫生都會建議病人考慮「通波仔」。

高醫生又指,「通波仔」手術也可以出現突發情況或併發症,例如置入支架時,病人血管因為太脆弱而撕裂出現夾縫,需要加放支架;抗血小板藥排斥或血管粥樣硬塊剝落,導致血管突然完全閉塞、心臟再度缺血;再嚴重者,血管裂開或貫穿,導致心包壓塞,如不能及時處理便會死亡。他強調,「通波仔」並非一勞永逸,如果心臟血管有嚴重的粥樣硬化、膽固醇和血糖長期超標等,血管仍有再次收窄或閉塞機會,再做手術的話,病人的醫療開支就會大失預算,「但很多病人未必清楚或放在心上,也有些患者數年間多次『通波仔』,相關費用可想而知。最壞情況是去到無可救藥,血管情況差到通波仔也不能做,心臟肌肉完全壞死導致心衰竭,到最後只有心臟器官移植一途」。

保護心臟健康、免受「通波仔」之苦,應從日常做起,持之以恆。高醫生表示,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膽固醇;多做運動、充足睡眠以控制體重及擊退肥胖;保持均衡飲食及避免煙酒,維持血管暢通,都是不二法門。

高國進醫生
高國進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