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梁醒波——名筆論語(曾肇弘)

梁醒波與任白合演的《蝶影紅梨記》。(黑白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作者曾肇弘,中文系畢業,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沐浴於文學與電影之間,在科技年代努力尋找前人的足迹。電郵:ericwstsang@yahoo.com.hk。) 不說不知,原來今年是梁醒波一百一十歲誕辰,八月開始將有項名為《我們的波叔》的回顧專題。雖然這類名人、明星的紀念活動,每一年都有很多,但波叔的確值得我們後輩懷念。 昔日明星往往都有個獨一無二、形象鮮明的綽號,譬如「戲迷情人」任劍輝、「銀壇鐵漢」曹達華、「萬能旦后」鄧碧雲、「影迷公主」陳寶珠,但這些不少只是傳媒或大眾流傳開來的。相比之下,梁醒波「丑生王」的稱譽,倒是貨真價實有「民意」基礎。話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有報章舉辦「梨園三王」競選,由讀者投票選出「文武生王」、「花旦王」和「丑生王」,結果分別由新馬師曾、芳艷芬與梁醒波當選。那時粵劇仍然興旺,有很多當時得令的大老倌,要爭奪「王座」並不容易。據聞「花旦王」芳艷芬與紅線女的票數便叮噹馬頭,但波叔奪得「丑生王」,就相信是毫無懸念,當之無愧了。 其實,梁醒波初出道也是粵劇文武生,直至戰後身體發福,才轉走丑生路線,反而成就更大。網上有他早年一張西裝骨骨的相片,雖然不至於認不出來,但那副玉樹臨風的樣子,還是令人十分驚訝。同樣因為變胖而改演丑角的,還有與他合作無間的譚蘭卿。近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從三藩市找來一批戰前拍攝的粵語片,當中有部《血淚情花》就是由譚蘭卿主演。片中的她年輕苗條,頗具風韻,跟我們熟知的形象差異很大。 梁醒波在粵劇方面的成就,過去已有不少討論,我不是戲曲專家,無謂班門弄斧,人云亦云,而只想集中談談他的電影演出,畢竟這部分已經說之不盡了。 早期的粵劇藝人大部分都是伶影雙棲,梁醒波亦不例外。他一九五〇年代開始正式進軍影壇,既演出當時大行其道的戲曲片、古裝歌唱片,也接拍時裝片,三十年間竟拍了接近四百部電影!他雖說是「丑生王」,但也不是專演配角,擔正的電影亦為數不少,好像《光棍姻緣》、《呆佬拜壽》、《孝女還珠記》、改編漫畫《烏龍王》系列電影等,都是他的代表作。這樣驚人的多產紀錄,除了教人敬佩波叔的魄力與敬業樂業精神以外,也正好反映他深受片商、導演和觀眾的愛戴。 坦白說,在這數百部電影里,不乏一些製作水平粗劣的「七日鮮」,但波叔依然戮力而為,沒有倚仗大老倌的身分「交行貨」就算。而且,他有一股無可比擬的氣場,只要他一登場,就自自然然「壓台」,吸引觀眾的目光,令電影增添生氣和神采。 這種特質,在其他同期的國、粵語片諧星,譬如劉桂康、李海泉等固然找不到。伊秋水雖然被譽為「東方差利」,但他的演技看多了,難免都是同一個模樣。至於跟波叔拍過《南北和》的劉恩甲,「鬥戲」起來也明顯被比下去。能與波叔較勁的,大概就只有譚蘭卿,兩人在《璇宮艷史》就默契十足,但變胖了的譚蘭卿僅限於飾演刻薄、巴辣的角色,始終不能再獨挑大梁,亦不如波叔戲路縱橫,能喜能悲。 梁醒波的演出看似漫不經心,卻是舉重若輕。記得在唐書璇導演的《十三不搭》里,波叔飾演專門在人家喜宴白吃白喝的光棍,甫出場是一場獨腳戲,波叔獨自坐在碌架牀上,一邊唱起「擔番口大雪茄」,一邊優哉游哉地剪腳甲,已經充滿喜感,演活了基層老伯的麻甩和市儈。 喜劇演員注重面部表情、說話節奏和形體動作,梁醒波在這三方面固然配合得宜,更厲害的是他會隨時不按劇本順口「爆肚」。如果說前者是效法差利卓別靈等西方笑匠,那麼「爆肚」就肯定是他長年演出粵劇的功力,以及他本身的幽默感(據說他很喜歡給人改「花名」,白雪仙就被他改了一個像日本人的「希占多急惡拗必贏梗子」),要學也學不來。所以後來無線電視找他主持直播節目《歡樂今宵》,其中之一相信是看中他的「爆肚」執生能力。可惜那時他年事已高,記性與反應大不如前,往往需要其他拍檔幫忙,但他依然「壓台」,加上形象「入屋」,具親和力,是無線開台初期的重要台柱。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昔日粵籍影人所代表的粵語片,與南來外省影人所代表的國語片界限分明,但梁醒波先替電懋主演《南北和》、《南北一家親》、《南北喜相逢》、《儍偵探》等片,以廣東佬姿態與「外江佬」劉恩甲對對碰。到了粵語片式微,他演過《恭喜發財》、《家有賢妻》、《雙喜臨門》等多部國語片。最有趣的是,這邊廂他在唐滌生戲寶《再世紅梅記》飾演賈似道,那邊廂黃梅調電影《紅梅閣》又找他去演同一角色。只可惜這些國語片大多數是幕後配音,他的表現因此難免打了折扣。 不過,無論如何,從文武生到丑生,從粵劇到電影再到電視,從粵語片到國語片,波叔一生都不斷面對轉型、跨界的挑戰,最後都能一一跨越,並取得超卓成就,真的毫不簡單。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