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四種海濱管理模式 星光大道、觀塘海濱天橋底1蚊租予NGO 保護海港協會徐嘉慎:政府缺願景及智慧領導|Yahoo
【Yahoo 新聞報道】目前香港各個海濱用地最少分為 4 種管理模式:短期租約、NGO 營運、私人發展商營運和政府部門管理。港人熟悉的尖沙咀星光大道屬新世界旗下的 NGO 營運,營運方只需支付象徵式 1 元予港府,每年至少舉行 12 場活動讓公眾參加。保護海港協會副主席徐嘉慎接受《Yahoo 新聞》查詢時稱,海濱管理還有其他模式,例如採用公共信託(Public Trust)管理海濱用地,又指港府在保護海港方面缺乏長遠願景及智慧領導。
中環及灣仔海濱以短期租約形式招標,港府亦有批出營運合約予非牟利機構營運海濱用地,康文署今年 4 月批出星光大道及梳士巴利花園的管理、營運及保養合約予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AOS Management (HK) Limited。
根據港府發出的邀請入標的標書,營運商僅需支付 1 元象徵式的服務費用予政府,而營運所得的收入要投入在場地,港府不會提供補助金或津貼等。另一例子是觀塘海濱附近的「反轉天橋底行動」,由發展局轄下的起動九龍東招標,交由 NGO「藝土民間」負責營運,亦只需支付象徵性的 1 元租金,有關個合約預計明年屆滿。
1 元地租 收益只能用於場地
新世界回覆《Yahoo新聞》查詢時表示,AOS 是自負盈虧,合約營運條款包括每年至少舉行 12 場活動,涵蓋藝術、文化、旅遊、康樂和體育五大範疇,持續優化海濱設施等,並繼續推廣香港電影及流行文化。星光大道管理委員會由政府及不同界別人士組成,負責監察並定期向政府提交財務報告;AOS 一切收益只會用於管理、營運及保養場地。
部分海濱用地則是私人營運,例如發展局早前批出逾 300 億啟德體育園項目,由新世界旗下 Kai Tak Sports Park Ltd. 負責設計、建造和營運,為期長達 25 年。項目有部分地段貼近海濱,包括美食海灣、南方廣場和部分啟德體育大道。該營運商截稿前尚未回覆。
康文署管理 8 個海濱長廊
現時本港不少海濱由康文署管理,康文署回覆《Yahoo 新聞》指,轄下共 8 個海濱長廊。4 個位於中西區、2 個位於南區,餘下 2 個則位於沙田區及大埔區,未來會接收並管理「啟德大本營」部分海濱長廊地段。署方有參與海濱事務委員會等會議,與成員交換意見。
部分康文署管理的海濱長廊設海濱花園,例如觀塘海濱花園。署方指,花園全年開放,惟未有就每年活動日數訂硬性指標。團體可按程序租用舉行嘉年華會、表演活動、長跑比賽及龍舟比賽等,2023 年有關申請共 37 宗。
憂商業運作成趨勢 公共資產變消費空間
現時香港四種海濱管理模式並存。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私人參與海濱管理,會容易引入商業元素,例如去年星光大道與 K11 MUSEA 合辦夜繽紛項目,影響海濱作為公共空間被市民使用的形式,「名義上佢都係公共空間,但事實上變成半消費空間,公眾使用(海濱)嘅方式同動機會受到影響。」如果越來越多核心海濱地段傾向商業運作,將影響海濱作為公共資產的地位。他擔心未來會成為趨勢,隨著政府營造旅客景點、維港私人填海如油塘灣,會出現越來越多這類私人管理的海濱。
徐嘉慎:早於董建華年代提倡海濱研究
保護海港協會副主席徐嘉慎則指出,海濱用地所涉問題複雜,需仔細研究和討論,當中涉及四大議題。
一)擁有權,有些國家由公共信託管理海濱用地;
二)管理權,是否由公共機構負責管理;
三)長期戰略規劃;
四)海濱的經濟、社會、體育和環境發展,供公眾享受。
他指出,政府應在《保護海港條例》頒布後展開相應程序保護和保存海港,惟政府缺乏長遠願景及智慧領導(no longer term vision and lacks intellectual leadership)。他早在特首董建華任內,已倡議成立「戰略規劃諮詢委員會」指導政府海濱研究和發展但不果。徐指,應由具相關知識的人士組成委員會研究上述問題,制定未來港口和海濱發展計劃。
澳洲信託模式:視海港為社區資產
立法會秘書處今年初曾提交海濱用地研究報告,提到澳洲悉尼管理海濱模式。1990 年代悉尼由多個政府機關各自管理海港,整體規劃上未能良好協調。其後由規劃及環境事務部轄下的法定機構 Place Management NSW 管理岩石區(The Rocks)和達令港等海濱地區,成員由規劃及公共空間部長委任,每年向公眾交代財務狀況,負責管理及控制富歷史價值的地段的租賃,盡量發揮使用率和吸引力;同時保護歷史遺產,例如在岩石區,任何超過5年租期的租賃均須相關部長批准;悉尼海港信託(Sydney Harbour Federation Trust)則保護和管理悉尼港海濱用地及修復受保護島嶼。信託透過政府每年撥款,利用物業租賃、發牌使用場地和設施等收入支持營運。信託基金主席 Joseph Carrozzi 曾指出,信託的概念是保護、修復和保存歷史遺址,「我們希望(信托旗下)所有的資產基本上都是社區資產,以一種非常具體的方式講述澳洲的故事,而不是一個商業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