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料中美關係很快將融冰
<匯港通訊>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表示,7國集團(G7)在應對中國立場上達成一致,一致認為需要使供應鏈多樣化,以便不依賴單一國家。
拜登在記者會上指出,不是在尋求與中國脫勾,而是尋求降低風險,並使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多樣化。他預計,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很快」會融冰。
美國今年2月擊落一個中國氣球後,造成中美關係緊張。 (BC)
#拜登 #中美關係 #G7
<匯港通訊>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表示,7國集團(G7)在應對中國立場上達成一致,一致認為需要使供應鏈多樣化,以便不依賴單一國家。
拜登在記者會上指出,不是在尋求與中國脫勾,而是尋求降低風險,並使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多樣化。他預計,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很快」會融冰。
美國今年2月擊落一個中國氣球後,造成中美關係緊張。 (BC)
#拜登 #中美關係 #G7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下月會與中電及港燈就《管制計劃協議》進行中期檢討。 謝展寰在一個電視節目提到在能源危機下,兩電將能源價格的升幅轉嫁予市民。在中期檢討內,會商討兩電於特殊情況下,能否設有機制分擔燃料變化成本。 對於有意見認為要調整兩電的准許利潤,謝展寰預料兩電在中期檢討會採取較強硬立場,較難達成共識,但都會討論有關議題。 他又提到尋找可靠及便宜的能源,是降低電價最好的策略,擔心若將加幅限制與通脹掛鈎,有可能會令兩電減少投資,從而影響穩定性。
全港旗手護旗比賽決賽今天舉行,共有10間中學及10間小學躋身決賽。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致辭時指出,國旗代表國家尊嚴及榮譽,有機會參與升國旗,相信令人心情興奮外,亦有一份榮耀與自豪感。 蕭澤頤又說在政府及持分者推動下,青少年參與升旗儀式機會與日俱增,透過學習有關規範和禮儀能推廣國民教育、關心國家,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與國民身分認同。
(法新社柏林27日電) 德國外交部今天宣布,根據莫斯科當局的命令,在俄羅斯德國機構工作的數百名公務人員和當地僱員將必須在未來數天內離開該國或遭到解雇。該部表示,德國和俄國當地員工都將受到影響,但並未公布受影響者的確切人數。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美國不會容忍中國封殺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並正與盟國密切合作,應對「經濟脅迫」。雷蒙多在印太經濟架構貿易部長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國針對美光的行動。她表示,北京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針對一間美國公司,美方認為這是單純明顯的經濟脅迫,美方不會容忍,也不認為這種做法會成功。 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本月中宣布,美國美光公司產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隱患,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未通過網絡安全審查,國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該停止採購美光產品。外交部日前表示,中方有關部門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產品的網絡安全審查是依法實施,決定是基於事實作出,重申中國的網絡安全審查不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也不排斥任何國家的技術和產品。 中美兩國的舉動,顯示中美之間在晶片技術的爭奪戰正進一步升溫。美國希望阻止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中方3月間對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啟動網絡安全審查,以進行反制。
據中國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的中國跨境收支中,用人民幣交易的佔比達到48%,用美元的佔比為47%,這是人民幣在中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率首次超過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Katherine Tai) 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週五 (26 日) 於亞太經合會部長會議中進行場邊會晤,除了討論美中貿易關係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戴琪向王文濤表示,美方對中國針對美企的行為感到不滿,認為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昨(26 日)報道,一名在南韓留學的維吾爾學生原定來港探望朋友,惟本月 10 日抵港後下落不明,組織引述其朋友指,失蹤維吾爾學生最後的訊息透露在機場被中國警方審問。
美國司法部起訴兩名洛杉磯居民,指控他們參與一項由中國主導、針對美國法輪功團體成員的計劃。 司法部在聲明表示,北京設法令法輪功成員經營的美國實體,失去免稅地位,兩名被捕人涉嫌支持北京在這方面的努力,控罪指他們在今年某個時候,試圖賄賂一名扮演美國稅務官員的臥底聯邦探員,唆使對方對法輪功實體提出訴訟,剝奪其免稅待遇。司法部形容,有關計劃是中國政府針對在美國批評北京的人,更廣泛行動的一部分。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上月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詆毀誣衊抹黑,大搞政治操弄,又指美國長期通過秘密監視、非法監聽、全球追捕、幕後交易等手段打壓異己,形容跨國鎮壓的帽子,美國自己佩戴才是再合適不過。
(法新社基輔26日電)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在占領區強推護照,有專家指出,這是為了證明俄羅斯占領的正當性並加強控制,同時也是為了抹除烏克蘭人的身分認同。專家指出,莫斯科當局一直不斷地強制推行俄國護照,試圖證明俄國占領的正當性並加強控制,同時也是為了破壞烏克蘭人的身分認同。
葡萄牙網路安全委員會 (CSSC) 週五 (26 日) 發布了一項決議,葡萄牙已經禁止部分「高風險」的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提供設備給 5G 網路,儼然成為最新一個加入封殺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行列的國家。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在社交媒體表示,奪回領土的時候已經到來,從上載的影片看到相信是多個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包括德國的豹型主力戰車、美國的防地雷反伏擊裝甲車,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影片亦看到烏克蘭軍隊訓練的情況。 另外,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長達尼洛夫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已經準備好對俄羅斯軍隊展開反攻,達尼洛夫未有透露烏克蘭反攻的具體日期,可能在明天、後天或一星期內開始反攻,誓言要從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侵略部隊手中奪回被佔領的土地,警告烏克蘭政府沒有犯錯的權利,因為這是不能錯失的歷史性機會。
美國財政部的現金餘額已降至494.7億美元之際,民主、共和兩黨據報即將就提高債務上限談判達成協議。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聯邦政府會限制未來兩年的開支,惟明年增加3%國防支出的預算未受影響。話雖如此,不斷重演的政治紛爭已危及美國政府的信譽,繼惠譽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變為「負面」後,中國評級機構亦已率先作出實際行動,將美國降級。另邊廂,債務上限提高之後,財政部需要在短期內大額發債以補回現金,屆時亦將會在市場抽走巨量的資金流動性,恐怕會令市場面臨壓力。
美國白宮與共和黨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原則協議。 總統拜登在聲明中形容,這份草案是「妥協」,意味不是每人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可以阻止災難性違約。這種情況將導致經濟衰退、退休帳戶受到破壞,以及失去數以百萬計就業機會。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說,經過數星期談判,與白宮就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草案原則上達成協議。 麥卡錫當地星期六同拜登通電話,嘗試達成協議,兩人談了90分鐘。 他說,將於周日再次與拜登磋商,並監督法案的最後起草,眾議院將於周三投票。
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訪問俄羅斯,與外長拉夫羅夫等官員會談。雙方就中俄關係和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交換意見。 外交部說,李輝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身立場,始終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中方將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基礎上,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方加強交流對話,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俄方讚賞中國推動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真誠願望和切實努力,高度評價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應該」、「四個共同」和「三點思考」,認為有助於和平解決危機。俄方將繼續堅持政治解決方向,並與中方繼續加強溝通協調。
路透社引述兩名熟悉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與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就提高聯邦政府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達成初步協議,結束長達數月的僵局。 報道說,白宮和共和黨的談判代表已經原則上達成協議,以避免債務違約。 消息人士說,不確定已完全解決,可能還有一兩件小事需要完成,但已足夠接近,可以向前推進。
【Now新聞台】公民黨在2006年成立,成立之初矢志成為執政黨,後期與政府及中央的關係,由「回暖」到愈行愈遠。2006年3月,45條關注組的成員成立公民黨,成員主要是大律師,被稱為「大狀黨」,更矢志要成為執政黨。時任公民黨祕書長鄭宇碩:「我們不認為中央政府會對我們有任何敵意。」一年後派出梁家傑出選特首選舉挑戰曾蔭權,是歷史上首名民主派參選。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梁家傑:「香港人為了打破小圈子選舉,這種決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2012年立法會選舉,公民黨奪得6席,與民主黨並列,成泛民政黨第一大黨。2016年,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破天荒與公民黨等泛民會面,被視為是「破冰」之行。本土派崛起,公民黨與非傳統泛民路線屢見分歧。時任立法會議員(新界東)楊岳橋:「他們(年輕被告)是無悔的,這案底令他們的人生更精彩。」林鄭月娥上台後,採納郭榮鏗的空置稅建議,是泛民鮮有的「成功爭取」,更不時被建制派揶揄與政府和中央的關係。時任立法會議員(新界西)麥美娟:「鬧大陸怎樣怎樣,但原來他一直找人『拉線』,去北京見人,北京這條路行不通,不就找個『阿婆』帶你去美國。」多名公民黨成員先後訪問美國
(法新社日內瓦26日電) 世界衛生大會(WHA)目前正進行中,不過期間美國對東南亞國家提出延長北韓的世衛執委會席位表達遺憾,進一步引發唇槍舌戰。北韓代表團則反駁稱「有國家為遂行卑鄙政治目的和推動對立而讓執委會蒙塵,我們對此深感遺憾」。
【彭博】-- 台灣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調2023年經濟成長預期,經濟形勢的惡化有可能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成為關鍵議題。蔡英文政府周五將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期下調至2.04%。2月份一度將預期從去年11月預計的2.75%下調至2.1%,但自那以來出口持續下滑。政府統計部門稱,經濟增速可能會創2015年以來的最慢。官方周五還證實,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修正後的數據顯示,1-3月經濟同比萎縮2.9%,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台灣將於明年1月迎來關鍵性的大選,蔡英文所在執政黨民進黨面臨艱難的連任選戰,由於通膨和利率攀升、經濟放緩,民眾不滿情緒升溫。選舉結果將會影響今後幾年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政府能做的就是壓住物價,把注意力放在失業率與物價控制好對於執政方比較有利,」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儘管台灣通膨較其他亞洲國家來得溫和,但民眾不會去做國際比較,只會跟過去經驗做比較,」他指出。他呼籲採取「主動的」政策來降低通膨;自2021年中以來通膨率一直在2%以上。推薦閱讀:台灣第一季GDP創金融海嘯時期以來最差表現 邁入技術性經濟衰退 (2)在周五的聲明中,政府也預計,消費物價可能會進
(法新社華盛頓26日電)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表示,他認為民主、共和兩黨間的債限僵局「可望」在數小時內獲得解決,為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可能即將終結債務違約威脅帶來希望。民主黨籍的拜登說,他希望能「在12點的鐘聲響起前」解決僵局。
土耳其明日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由首輪投票得票率前兩位的候選人分勝負,分別是爭取連任的埃爾多安,及反對陣營「民族聯盟」的科勒齊達奧盧。 兩人在星期五為拉票作最後衝刺。科勒齊達奧盧說若果當選,將按照國際法遣送尋求庇護的人回國,在一年內驅逐1300萬人。埃爾多安批評科勒齊達奧盧發表仇恨言論,形容如果對方獲勝將會是恐怖份子的勝利。 英國廣播公司的分析指出,科勒齊達奧盧的言論或許不恰當,但可能有助他的選情。埃爾多安在首輪投票以49.42%得票率領先,科勒齊達奧盧以44.95%緊隨其後,並非難以追趕的差距;另外,民調顯示一成半選民仍然舉棋不定,加上多達85%受訪者希望滯留當地的敘利亞難民回國,為大選結果增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