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新田科技城環評鳥類記錄圖文不符 環保署認錯:編輯問題

環評報告內一張描述為「林鷸」的相片,環保署承認錯配了濱鷸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城規會今日開會討論新田科技城分區計劃大綱草圖,香港觀鳥會近日發佈資料,質疑相關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對鳥類的記錄出錯,懷疑報告是否可靠。環保署今日(23 日)發出新聞稿回應,承認環評報告當中兩種雀鳥記錄的圖文不符,但只是「編輯問題」,配置了不相符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日前指出,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附件內有三張雀鳥記錄相片圖文不符,包括林鷸相片描述寫成澤鷸、長趾濱鷸相片描寫成小濱鷸,而標籤為鳳頭鷹的相片,觀鳥會質疑配相並非鳳頭鷹,而是其他小型猛禽。

觀鳥會對錯誤感詫異

鳥會質疑,​​到底上述錯誤是「打錯字」,抑或「認錯雀」?當雀鳥作為后海灣濕地保育的重要物種及指標,而環評報告作為一份專業而且有法定效力的文件,觀鳥會對這類錯誤感到詫異,認為結果不單會低估發展對生態環境同各種生物的影響,更會影響報告的可信度,令人懷疑新田科技城對環評的嚴肅態度。

環保署解釋,環評報告錯配了林鷸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解釋,環評報告錯配了林鷸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承認,環評報告用錯了長趾濱鷸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承認,環評報告用錯了長趾濱鷸的相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堅持,圖中的確是鳳頭鷹。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堅持,圖中的確是鳳頭鷹。 (香港觀鳥會圖片)

環保署事隔兩日才回應,承認犯錯。新聞稿稱,負責報告顧問在草擬環評報告時,已提交生態基線調查結果予漁護署和環保署審閱,兩部門檢視相關資料後,確認生態基線調查所記錄的鳥類涵蓋香港觀鳥會指出的四隻雀鳥物種,包括澤鷸、小濱鷸、林鷸和長趾濱鷸,不過有兩種雀鳥的記錄圖文不符。

環保署:已要求土拓署一星期內解釋

環保署解釋,由於土拓署顧問團隊在整合環評報告的附件時,因編輯問題,於澤鷸及小濱鷸的名稱標示上配置了不相符的相片。就此問題,土拓署會向環保署提交修正的附件。至於有關鳳頭鷹的質疑,土拓署顧問確認記錄到的鳥類物種是鳳頭鷹。環保署稱,已要求土拓署於一星期內提交報告,詳細解釋有關事件的原因及跟進工作。

不過,這些錯處似乎並未足以推翻整個環評報告。環保署指出,根據《技術備忘錄》,倘若環評報告須作出若干修訂,但該等修訂不影響報告所作評估的有效程度及整體結果和結論,便無須重新提交環評報告。

環保署續稱,法定的環評程序是一個專業、客觀和公開的制度。就土拓署提交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批准的申請,環保署會嚴格按照《環評條例》的規定來審核有關申請,當中包括公開報告供公眾查閱及諮詢環諮會。所有環評報告都必須完全符合環評條例、相關研究概要及《技術備忘錄》的規定和要求,才可以獲得批准。

環評公眾諮詢至 3 月 2 日完結

觀鳥會日前指出,后海灣濕地是大灣區僅存最完整嘅沿海濕地系統,應該莊嚴對待,期望相關當局及環境諮詢委員會,會嚴格審查該環評報告,確保環評報告提供到正確、可靠且全面的生態基線資料,令潛在環境影響得到嚴格評估,避免任何發展對濕地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現已根據《環評條例》公開予公眾查閱,並已上載於《環評條例》的網頁。市民可於 3 月 2 日或之前,以書面形式向環保署署長提出對該環評報告的意見。書面意見可透過郵遞致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130 號修頓中心 27 樓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登記冊辦事處、傳真 2147 0894 或電郵 eiaocomment@epd.gov.hk 提交。

政府於 2021 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建議將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與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合併擴展成為新田科技城。根據建議中的發展大綱圖,新田/落馬洲地區將發展成為創科中心及新社區,新增至 159,000 人口。為了滿足對土地用途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新需求,工程項目的面積曾經擴大,現為大約 610 公頃,但環評報告並未重做。

新田科技城覆蓋了150 公頃濕地保育區及 97 公頃濕地緩衝區,但環評報告認為當中 64%濕地已變成棕地,餘下的 89 公頃有一半亦已荒廢。報告結論稱,預計工程項目對原有土地的生態資源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