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漁民出海 直擊捕魚實況即買即食 南區導賞團挽救息微漁業
【Yahoo 新聞報道】漁民發叔與女兒Tina乘風破浪,在海面撒下數張漁網。發叔靜待時機成熟就坐上船頭,雙臂運勁,一下又一下把網拉上水面,眼前的漁網勾滿生猛蝦蟹、撻沙魚等黃花魚。他倆逐一從網解開魚獲,掉進桶子。發叔正為南區導賞團示範本港漁民捕魚實況,參加者更可試穿漁民裝備,更可即時購買新鮮魚獲。活動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漁業文化,讓日漸息微的漁業得以延續下去。
攝影記者:Davies
是次計劃「漁家嚮導」是團體「街坊帶路」的南區項目。項目經理關柏淇(Denise)指,街坊帶路會就每區不同的特色訂定導賞主題,了解到南區仍有漁業運作,便決定透過漁農自然護理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以社區平台形式發展休閒漁業導賞活動。
發展休閒漁業助漁民轉型
Denise指出,現時本港漁民面對不少問題,當中包括漁獲減少,令收入不穩定。「休閒漁業」概念結合漁業生產資源與休閒娛樂、觀賞旅遊,「喺外地甚至係中國大陸都已經好盛行」,希望可以透過此方式為漁民轉型,「用佢哋嘅知識、已有嘅漁具,幫到佢哋發展,有多個延續生計嘅機會」。Denise續指,現時與漁家嚮導合作的漁民當中,部份是由團體成員「落去街同佢哋傾計傾返嚟」,部份由漁民相關組織轉介。Denise指有漁民最初對項目感到好奇,了解後決定合作,希望更多人認識香港漁業。
現時漁家嚮導於南區有三個導賞團,包括「導覽傳統捕魚示範」、「香港仔有魚市場 ‧ 近海得食」及「香港仔 ‧ 海陸導賞團 (生命之旅)」。在「導覽傳統捕魚示範」中,參加者會乘坐觀光船,與捕魚船「平排」而行,由香港仔出海至南丫島對開一帶,近距離觀察漁民捕魚作業,了解及體驗漁民工作狀況。
《Yahoo新聞》記者獲邀參與導賞團,與來自長洲的漁民發叔及女兒Tina一同出海捕魚。捕魚船作業時,會利用電腦軟件以漁民第一身角度直播,讓身處觀賞船的參加者多角度感受捕魚過程。參加者可即場購買魚獲,並在南丫島的餐廳加工享用。
漁民後代任導賞員 解說行內術語
Denise續指,漁家嚮導的導賞員均有漁民背景、或者現職漁民,須通過逾30小時培訓、考核及實習。其中一名主力導賞員周葵興(葵興)今年四十有四,是屯門青山灣一帶的漁民第三代,得知「街坊帶路」招導賞員,「睇落幾好玩,訓練吓口才又可以推廣吓漁民文化」。第一次接觸「導賞界」的葵興,早年已由漁業轉戰運輸業界,導賞期間除了話當年,亦會分享一些漁業術語,例如「開新」、「埋頭」意指開船出海捕魚及返回避風塘;「打頭打尾」則是向前、向後駛。
導賞團舉行當日,南丫島一帶海面曾出現俗稱「打石湖」的強陣風,加上下起大雨,整艘船相當搖晃,葵興提醒參加者「坐穩捉實」,笑言「有啲參加者玩開水上活動都有啲暈船﹑呆晒」。一般人未必認識「打石湖」,但葵興則指不可小覷,因短時間內會有強陣風加上風向改變,「隻船大隻都搖來搖去,加上湧浪,萬一機件有問題、啲水排唔切,仲有機會翻船」,故即使「打石湖」一般為時不久,但漁民都會慎重應對。葵興希望向參加者解說這類漁業小知識,「如果話係傳承又好似慎重咗啲,希望可以畀漁民後代推廣同令人認知漁業,有呢個平台就可以將呢啲有趣同實用嘅嘢繼續講落去」。
導賞費用作漁民津貼
漁家嚮導剛剛起步,Denise指將推出更多導賞活動。他指南區是首個試點,如反應不俗,將會計劃推廣至其他同樣有漁業活動的區份。Denise特別提到,各種活動均需收費,原因是漁家嚮導會就不同項目向漁民提供導賞津貼,以實踐讓漁民轉型的目標,「出船都要油錢、漁具成本,津貼都唔係象徵式畀少少,如果淨係靠資助,都唔係一個可持續發展」,希望項目長遠能自負盈虧,持續推廣漁業。
【漁家嚮導】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Fishe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