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樑控股(08152)首季虧轉盈賺234萬元 不派息
<匯港通訊> 明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52)公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個月業績:
股東應佔溢利: 234萬元, 虧轉盈 (去年同期虧損188.9萬元)
每股盈利: 0.39仙
派息: 無
(WH)
<匯港通訊> 明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52)公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個月業績:
股東應佔溢利: 234萬元, 虧轉盈 (去年同期虧損188.9萬元)
每股盈利: 0.39仙
派息: 無
(WH)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統計的數據顯示,第 1 季香港保費總額達到 1,472 億港元,年降 7%,但中國訪客購買個人人壽商品的規模暴增 27 倍,原因包括跨境人流恢復正常,以及長期分紅比較吸引人。
港股尚走不出「熊市反彈」的格局。恒生指數上周跌至逼近18,000點大關下引發技術性反彈,惟連升兩日後再告斷纜,昨日收跌9點,報19,099點,全日成交1,026.05億元。南下北水「割禾青」,轉為淨流出81.29億元,為2021年7月28日以來單日流出最多。可見港股的承接力仍相對薄弱,始終流動性不足的「死症」不解,後市只怕仍難有大突破!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今日公布自2020年以來第三份的「香港退休開支指數」。退休人士每月真實退休開支較去年僅微升300港元至13800港元,指數升幅為1.4。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只有28%受訪者能維持退休收入替代率,是三年調查以來受訪者對其財務穩健程度最悲觀的一年;有意移居海外的受訪者亦明顯增加。此外,調查發現,港人預早作遺產安排的意識薄弱,僅兩成受訪者已設立「平安三寶」:「預設醫療指示」、「持久授權書」及「遺囑」,73%有採納專業財務意見的受訪者,較整體人士更滿意退休生活,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有信心。(SY)
由於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指控非法經營,Coinbase(COIN) 股價周二 (6 日) 暴跌,但方舟投資 (ARK) 的Cathie Wood選擇無視消息面利空,利用股價大跌時加碼買進。
摩根大通 (JP Morgan)(小摩) 策略師表示,全球經濟正在浮現「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 的跡象,但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應可繼續維持主導地位,且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依然有限。
中國5月份外貿惡化,以美元計價,出口按年轉跌7.5%,創4個月以來最大跌幅;進口連挫3個月,按年收縮4.5%。分析認為,歐美未來有機會經濟衰退,加上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出口料續疲弱。 進口縮4.5% 較預期佳 海關總署公布,5月份出口扭轉之前兩個月的升勢,按年跌7.5%,遠遜預期的0.4%跌幅;進口按年挫4.5%,連跌3個月,但較預期收縮8%為佳。上月貿易順差658.1億美元,按年收窄16.1%,較預測的920億美元遜色。 今年首5個月,進出口總值2.44萬億美元,按年減2.8%。其中,出口1.4萬億美元,增長0.3%;進口1.04萬億美元,跌6.7%;貿易順差3594.8億美元,擴大27.8%。首5個月三大貿易夥伴依次繼續為東盟、歐盟及美國。當中對美國出口按年下降15.1%,進口跌3.6%;反觀對俄羅斯出口按年增長75.6%,進口增20.4%。 若以人民幣計價,首5個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7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3.2%。其中,出口3.44萬億元人民幣,升21.6%;進口2.34萬億元人民幣,增2.7%。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外圍經濟放緩,新訂單減少,
宏利早前公佈了《環球投資情報》顯示,香港老年人口在過去十年,年紀達64歲至74歲在職的多了超過136%。假如不想達到退休時仍要工作,有3步應好好做妥。
《彭博》在5月9日至15日向53名經濟學家、貨幣經理人和金融機構策略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債務問題被視為亞洲今年最大的金融風險;至於第2至第5位風險排名依次為住房抵押擔保證券(MBS)、前沿市場主權債務、南韓房地產市場融資壓力,以及日本銀行業風險。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又稱城投平台)為中國公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市場提供資金的主要方式。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指出,截至去年底,內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總額為逾6.5萬億美元(約4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23年到期的在岸債券約4.3萬億元人民幣。投行高盛估計,包括政府官方借貸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政策性銀行持有的債務在內,總額約為23萬億美元。 中國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顯示,中國31個省市區上年單在疫情防控方面便花費逾3520億元人民幣,加上為刺激經濟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地方財政收入大大減少。由於地方政府支出大增、收入驟減,只能不斷舉債來填補缺口。 另一方面,LGFV薄弱的披露要求導致隱藏債務風險上升,令投資者擔憂。據報,昆明一家和地方政府關係密切的LGFV「昆明土投」,在其短融券到期的最後一刻才成功
嘉信理財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 Jeffrey Kleintop 表示,美國正處於「紙箱衰退」,可能導致就業市場走弱,並使企業遭遇更大的獲利壓力。不過,年底前通膨也將大幅放緩。
曾是「四川房地產一哥」的四川藍光發展(600466.SH),在近年內房債務爆煲潮中是首批違約房企之一,終於正式從上交所退市。該股連續20個交易日收市價低於1元(人民幣.下同)的每股面值,觸發強制退市條件,自5月10日起停牌,停牌前股價僅0.4元,上交所5月底決定終止該公司股票上市,並於昨天除牌,成為今輪內房股集中退市的「第一滴血」。 世茂金科股東增持成功自救 隨後將要退市的內房A股,尚有觸及相同強制退市條件而被深交所發出終止上市通知,已自5月下旬停牌的美好置業(000667.SZ)、中天(000540.SZ)及嘉凱城(000918.SZ);等候「判刑」的有將收到退市通知的泰禾(000732.SZ)。此外,在20日限期所餘日子就算每個交易日都漲停,股價也無法超過1元鎖定面值退市標準的股份,涉粵泰(600393.SH)、陽光城(000671.SZ)及宋都(600077.SH)。換言之,至少有8隻內房A股退市(不計非內房公司)。 據2020年底實施的A股「1元退市」機制,若掛牌股份連續20個交易日收市價低於1元每股面值,股票或被強制退市。截至本周一,有23隻A股收市價低於1元,其中9隻為內房
加拿大央行周三(6日)宣布加息0.25個厘,於暫停加息四個月後再次恢復緊縮政策。 加拿大央行將隔夜利率由4.5厘上調至4.75厘,央行稱,全球消費者價格通脹正在下降,能源價格與一年前相比下降,但基礎通脹仍然居高不下。 加拿大4月份消費者通脹上升至4.4%,為10個月來首次上升。央行稱,決定提高政策利率反映出目前貨幣政策的限制性不足以令供需恢復平衡,及通脹能重回至2%目標。 美元兌加元下跌0.4%,美元兌加元報1.3348。(me/m)~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優品360(02360)公布,截至2023年3月底止財年度收入同比增長16.3%至23.06億元元,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同比增長83.1%至2.01億元,如扣除截至2023財年度內收到的政府補貼約1799.6萬元,則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增加約66.7%。董事會稱,已決定召開另一次董事會會議,以考 慮在要約期結束後的一個日期宣布及支付截至2023年3月底止財政年度的末期股息(如有)。將在適當 的時候作進一步公布。股價曾揚升4.808%至2.18元。(SY)#政府補貼
加拿大央行周三(7 日)意外宣布升息 1 碼(25 個基點),政策利率升至 4.75%,為 2001 年以來新高,分析師預期維持在 4.5% 不變,此前加拿大已連續兩次暫停升息。加拿大國內生產毛額(GDP)走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
【彭博】-- 加拿大央行很可能還沒有完成加息。無論是現在還是7月份行動,預計央行行長Tiff Macklem將恢復貨幣緊縮進程。彭博調查顯示,大約五分之一經濟學家預測周三加拿大央行將加息25基點至4.75%。該行將在渥太華時間上午10點公佈利率決定,但不會有記者會。其他人則預計加息將等到下個月。在互換利率市場,交易員預計到7月12日必然會加息一次。原文標題Bank of Canada Likely Set to Resume Hiking Rates: Decision Guide--聯合報導 Laura Dhillon Kane.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2023 Bloomberg L.P.
在港股市場中有一批人專門以「息」為目標,不少人都期望可以透過買收息股去獲取穩定的利息作回報,讓自己的資產可以穩定地升值同時又不需要承受太大風險。故此不少人會選擇買藍籌股,如銀行板塊、公用板塊等。但買股收息的得與失卻不能忽視。
煤氣公司(00003.HK)今日舉行股東大會。常務董事黃維義表示,過去三年經營環境艱辛,集團明白股東重視派息,因此仍然派發末期息,但管理層會審慎地理財及決定股東回報。他相信,未來幾年的經營環境仍然艱辛,如市場負面因素消失,世界回到太平盛世,集團會考慮重派紅股。 對於有股東關注過去一年股價回落,黃維義指,股價上落有很多因素,而近期股市有壓力,但集團業績表現健全,期望股東理解這是一個長線投資。 他表示,集團業績因疫情而受壓,今年首季售氣量降1.6%,惟在4至5月已錄得上升,當中迪士尼已增長一倍,相信隨著本港復常,餐飲業及娛樂的售氣量會有所提升。他指,本港業務將保持穩定,料全年售氣量增長1%。 對於會否加價,他指,目前工資會有加幅,明年會視乎整體成本再與政府討論。他又表示,由於集團早在2006年與澳洲天然氣公司簽訂25年長約,因此天然氣來貨價格穩定,強調多年內累計為市民節省200億元。 氫能巴士方面,他表示,一切已經就緒,正與兩間巴士公司接觸,其中一間已表示會採購氫能巴士。不過,目前仍需等待政府完成相關法規程序。他指,該業務是配合香港的綠色環保政策,相信港府會補貼巴士公司。 他相信,現時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