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至 學生往內地考察實習 議員指一天團倉促倡取消

【on.cc東網專訊】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青年人到境外實習或交流,然而早前有報道指,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一天團活動,交通時間竟佔去大半。今日(21日)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中,有議員形容有關行程「水過鴨背」,建議取消一天團。亦有議員指不少團體爭相舉辦交流團,或有機會出現資源重疊。當局指一天團是有其需要,不會取消;而不同團體所舉辦的交流活動是按其目標群體而制訂,不虞出現資源重疊的情況。

議員陳月明說十分關注學生的內地考察,盼可有所收穫,而非流於表面,可是早前有報道指,參與公民與社會科內地考察團的學生,一天的考察活動竟然有7小時在巴士內。針對一、兩天團,冀了解政府有何改善措施。她又指香港已有900多間學校已同內地締結姊妹學校,關注內地的學校來港回訪是否踴躍,當局可否提供相關數字。

議員蘇長荣亦指學生坐巴士幾個鐘頭的1天團,其內容是山水旅遊。他認為考察團的內容要充實一些,不宜「水過鴨背」如果是了解或體驗國家成就會更理想,質問局方可否取消1天團。他又留意到一項6500人的內地實習資助計劃,雖有助了解內地職場文化和就業前景,然而本港目前勞動力緊絀,而青年人通過有關實習之後,當局不否掌握到實習結束後會有多少人留在內地就業,回港的又有幾多?

委員會主席馬逢國就指不少交流團的性質類近,目的地亦相似,有可能出現資源重疊。政府在批核資助時,當局會否協調溝通,讓資源更有效運用。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專員陳瑞緯回覆,指今年公民科有26條路線,一天團只得3個。基本上一般學校沒有特別原因,當局是不會批准一天團的,除非學生是有特殊需要如肢體殘障,或因宗教背景,當局才容許1天團,以便學生回港進行祈禱等等。雖然香港同內地已經締結好多姊妹學校,內地學校是有機會來港,但由於香港生活指數較高,回訪比例較少。

關於6500個名額的實習資助計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解釋是政府資助社會團體舉辦3至6個星期,在內地不同地方就不同專題的進行實習活動,藉此了解職場文化和國家發展。他強調是短期的實習,實習結束後不會留在當地工作,該計劃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原意不同。

他說某幾個交流團就去同一個地方,但不同的團,其名額、目標群眾都不同,有些以大學生為主,亦有專注於初中或高中學生的。加上每一個團都有主題和特色,相信資源不會重疊。他又提到今年的措施有所放寬,青年人可1年兩次參加內地的交流資助計劃,例可先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考察,另外又可參加其他團前往西藏。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