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關口實測 不嚴查核酸報告 南下旅客掀播毒隱憂
【本報訊】本港與內地在周日(8日)首階段通關,本報記者亦率先過關到深圳考察。現時無論北上或南下,都要出示48小時內陰性核酸檢測報告,亦要持有效預約證明,才能夠順利過關。記者北上通過香港關卡時,本地把關人員會詳細檢查每一名過境人士的文件,包括核對核酸報告的結果及日期等,有旅客因未有自費的核酸陰性報告而被拒出境。然而,當記者當日黃昏時分完成工作,並即日回港,卻發現內地過關時邊檢人員並無嚴格把關,無論南下的港人或內地客都沒有逐一查核核酸報告,填寫健康申報表時也只靠旅客自律,恐出現漏洞甚至有「播毒」隱憂。
無仔細查核 揚手即離境
港人回內地後即日來回,手上持有的核酸報告可以多次使用,而記者黃昏時分在內地福田口岸過關回港,發現過關時,必須用手機應用程式「微信」來掃描二維碼取得電子健康申報表,並自行申報健康情況,當中並無「即日」的選擇,現場負責查核過關人士的義工教路,選擇去年聖誕節已回內地即可,而該批義工亦無逐一仔細查核旅客的核酸報告,惟當中不少長者則因手機沒有相關程式而滯留關口。
當記者完成健康申報後會取得一個二維碼,只需在入境大堂出示該二維碼就可過中國海關,雖然有關員站崗,旅客亦只需揚一揚手中的核酸報告即可,並沒有職員仔細查核。而回到香港入境處後,由於相信內地方面已進行把關,故無論香港居民或內地旅客到港後,都不用出示核酸報告證明,此做法一旦有未完成核酸報告的旅客蒙混過關,恐會構成漏洞,存在一定風險。
保安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指,在第一階段的通關安排下,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雙方同意各自採取有效方式,檢查出境旅客是否持有有效核酸陰性報告、以及如為需要預約人士,是否持有預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