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冀中美做夥伴而非對手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李強於會談期間表示,在兩國元首戰略指引下,當前中美關係出現企穩態勢,中方希望中美做夥伴而非對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耶倫提到,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中雙方應當負責任地管理複雜的雙邊關係,過去一年,美中關係變得更穩定,但不意味忽略雙方分歧或避免艱難對話,只有透過直接、坦誠的溝通才能取得進展。

耶倫:不應避免艱難對話

耶倫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國內閣成員,她於上周六(6日)從廣州轉抵北京,昨天上午會見李強、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及北京市市長殷勇,下午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北大師生展開閉門的座談會和交流會。今天預計會同前副總理劉鶴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見面,明日結束6天訪華行程返美。

耶倫啟程赴中國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二(2日)曾進行近兩小時的通話。李強在發言中稱,中美元首一致同意要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繼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讓「舊金山願景」成為「實景」。

李強續說,中美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對雙方各自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具重要意義。雙方要加強溝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決分歧的辦法,讓中美經貿合作穩定、順暢、高效。他冀望美方與中方一道,堅持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市場經濟基本準則,不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財長耶倫。(路透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財長耶倫。(路透圖片)

促以市場眼光看待產能問題

耶倫今次中國之行,多次提及內地工業產能過剩影響全球經濟。李強認為,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將對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中方願同美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日前,內地官媒曾發表文章反駁,產能過剩問題是「中國威脅論」的變形,只是西方國家為推出更多保護主義政策製造的藉口。

據新華社消息,耶倫飛赴北京前,在廣州和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多輪會談,形容雙方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中美經濟關係及全球性挑戰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一致同意在中美經濟和金融工作組項下討論中美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合作等議題。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並就產能問題作出充分回應。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美國財政部亦發表聲明指出,美中雙方同意就內地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展開緊密交流,促進對宏觀經濟失衡的討論,包括與產能過剩問題的聯繫。同時,美國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將合作打擊洗錢等非法金融活動。

官媒批美方未停打壓欠誠意

外電引述耶倫報道,她與何立峰針對產能過剩的討論持續超過兩小時,耶倫認為,對於中國工業戰略可能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中方已經意識到美國的憂慮,包括中國出口產品有機會充斥美國市場,導致美國企業難以競爭,而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擔憂。

《環球時報》在社評提到,耶倫本次訪華為期6天,「美方高官對一個國家進行這樣長時間的訪問,是不多見的。」與去年同期相比,中美關係今年以來尚未出現大的衝擊性事件,各方面交流都在延續恢復勢頭。然而,這很難被視為華盛頓對修復中美關係抱有多大的誠意,外界對積極態勢能否延續也存在疑慮。

文章寫道,雖然沒有衝擊性事件,但美方對中方的負面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耶倫訪華期間,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談判代表戴琪在歐洲鼓動對中國晶片行業「採取必要的對策」,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向中方、向外界傳遞複雜的訊息,很難讓人認為其放棄把中國當作對手打壓的戰略衝動。文章又表示,希望耶倫訪華後看到美方踐行「以信為本」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