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畔復育香港米研製副產品 農夫曾失種子:盼為香港米「留種」|Yahoo

參與香港復育計劃的農夫阿星,一心為香港米「留種」,只因他曾經手握一些種子,卻得而復失。
參與香港復育計劃的農夫阿星,一心為香港米「留種」,只因他曾經手握一些種子,卻得而復失。

【Yahoo 新聞報道】在大埔林村河畔,一眼望盡的田裡,錯落種著三十多種「香港米」。民間團隊「大地予我」的香港米復育計劃六年前在這裏開墾土地,參與種植的農夫阿星一心為香港米「留種」,只因他曾經手握一些種子,卻得而復失。現時計劃正招募有心人,利用這些成功培育的香港米製作副產品,實驗中的副產品包括酒、雪糕、朱古力,為香港米尋找出路。

文:HT
攝:H.H

「大地予我」的團隊在位於大埔林村社山河畔的龍丫排村種米,TV說此處經已荒廢30年。
「大地予我」的團隊在位於大埔林村社山河畔的龍丫排村種米,TV說此處經已荒廢30年。
林村的氣候為農夫帶來不少困擾,可幸的是,香港米未有遇上失收。
林村的氣候為農夫帶來不少困擾,可幸的是,香港米未有遇上失收。

暮春至初夏的早上,林村半空懸著一片片灰雲,風靜下來的時候尤顯奄悶,「這裡好像一個結界,經常愁雲慘霧。第一陽光少,第二很濕熱,一落雨又水浸,但不好的地方也是好的地方——水比較多。」農場經理 TV 說,這裡位處大帽山腳,水源取自大帽山。2018 年,他們租下這遍荒廢了 30 年的農田,重新開墾,花了兩年時間才有現在三至四斗田(​​約 2,023 至 2,698重平方米)。TV續指,今時今日要找農地並不容易,因大部分被地產商收購了:「香港的農業問題就是土地問題。」

TV打趣道,附近的村民散步經過時會留意到他們種米,說:「搞環保呀?」平日也會一起吹水打牙骹。
TV打趣道,附近的村民散步經過時會留意到他們種米,說:「搞環保呀?」平日也會一起吹水打牙骹。

團隊總共有十多人,包括農夫及紀錄小組,大部分都是兼職。35歲農夫阿星,2022年4月在朋友介紹下加入團隊,最令他感興趣的是「留種」這回事。他在屯門有個小農場,會途徑一個小巴站,經常幫襯站旁擺檔的婆婆。見他總愛買種子、草藥,婆婆也有些節瓜和冬瓜種子留了很久,問他要不要拿去試種。

團隊在這三四斗地種了30多種米,其中3款米較具潛力量產。
團隊在這三四斗地種了30多種米,其中3款米較具潛力量產。

地權爭議等不到收成 種子得而復失

種子種下去後,農地卻出現地權爭議,阿星等不到收成,而且時值疫情沒找著婆婆。直到阿星能夠回到那塊農地的時候,農作物已經枯萎,婆婆亦不見了。「其實種子曾經在手上一次,如果我繼續種下去可能還可以保留,但已經沒有了,沒有了種子。」阿星嘆道。

在香港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系畢業後,阿星在辦公室工作過半年,覺得不太適合後開始了解種植,2010年起務農至今。
在香港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系畢業後,阿星在辦公室工作過半年,覺得不太適合後開始了解種植,2010年起務農至今。

阿星2016年曾經在荔枝窩種米,當時想過種本地米,「以前說元朗絲苗很厲害、很好吃,」但後來他發現本地無「留種」這回事,所以找不到「本地米」。「大地予我」則是從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和美國的種子庫(Genetic Stocks Oryza Collection Home),找回上世紀於香港種植的 20 個傳統稻米品種。

在林村種米這兩年,阿星學會了仔細觀察農田。以前他見蟲就打藥、施肥很重手,但這裡採用生態友善農法,譬如會清理蓄水池,讓蜻蜓產卵。與香港米朝夕相對,阿星留意到其特性多變:「譬如有些米,(稻)芒長了短了,原來我都會覺得好開心、好興奮。」觀察「一條毛仔」的變化,也足以維持他對種植的熱度。

訪問這天,農夫正在清理蓄水池的水面,好讓蜻蜓有寬闊的水面產卵。
訪問這天,農夫正在清理蓄水池的水面,好讓蜻蜓有寬闊的水面產卵。
阿星(左)說,以前自己種田見蟲就「打藥」,在這裡用生態友善的方法種米,學會了多觀察周遭,這次復育計劃開田前也做了生態調查。
阿星(左)說,以前自己種田見蟲就「打藥」,在這裡用生態友善的方法種米,學會了多觀察周遭,這次復育計劃開田前也做了生態調查。

盼配對農場加工:純粹留種也沒用

在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贊助下,大地予我團隊復育了 20 個品種,種下來後品種出現變化,以致最後共有 33 種香港米。TV說:「但純粹留種也沒用,就算種完沒有人想種(量產),現在我們就開始看有沒有朋友想試試做加工,所以就開始慢慢matching。」團隊復育成功的其中三款米較具潛質:老鼠牙、遲花絲苗以及一款未命名絲苗。這三款米產量較高,但較米香較泰國香米稍遜,也較乾身,只有甜味稍勝一籌。

阿星現靜待各種香港米的試驗成品出爐。他有朋友用「老鼠牙」釀製甘酒,阿星未飲過,但聽朋友形容:「甘甜帶濃濃米香。」 受訪者提供
阿星現靜待各種香港米的試驗成品出爐。他有朋友用「老鼠牙」釀製甘酒,阿星未飲過,但聽朋友形容:「甘甜帶濃濃米香。」 受訪者提供

阿星說,希望配對想做香港米加工的人士與農夫,目前有些實驗進行中,包括雪糕、朱古力;有人正嘗試釀甘酒,選用了「老鼠牙」,「成品帶出的香氣跟之前慣常選用的台灣或日本米種不同,風味獨特。」據阿星朋友形容,老鼠牙釀出的甘酒飲落甘甜帶濃濃米香、易入口。待早茬米(即最早成熟的一批)收成,團隊會再提供不同米種作實驗。

「生性啦香港米」

對於香港米,TV與阿星都期望它好吃一點。TV笑言:「生性啦香港米,好吃些可以嗎?不然沒有人要的。」香港米可能比不上平時食慣的泰國米、日本米,但對於農夫而言,留種至少是累積了一些東西:「別人怎麼用到時,產生的意義就在那裡。你不做,那件事就不會出現。」TV說。

TV生於務農家庭,種植數十載。他花了不少培育香港米,期盼香港米「生性」,「不然沒有人要」。
TV生於務農家庭,種植數十載。他花了不少培育香港米,期盼香港米「生性」,「不然沒有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