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檢視17款通渠劑 揭涉未列成分及使用資訊 交海關跟進

【on.cc東網專訊】通渠除了找通渠佬,眾多家庭購買通渠水自行處理喉管淤塞。消費者委員會檢視17款較常見的通渠劑,分析其主要化學成分及潛在風險,並整合了各樣本聲稱的適用範圍及限制,惟調查發現5款樣本沒有列出產品成分,亦將4款未有同時以中英文列出安全警示字句的樣本,及8款未有列出使用方法說明的樣本的相關資料,交予海關跟進。該會提醒,各類通渠產品的主要成分有異,針對不同淤塞問題會有不同功效,使用前應仔細閱讀產品成分標籤才能「對症下藥」。

消委會於本年3月搜集了17款較常見的通渠劑樣本,每款售價介乎約10.0至79.9港元。假設要疏通中等程度淤塞的喉管,按照樣本包裝的標示使用方法,每次使用需花費約1.5到79.9港元,相差逾50倍。有11款均標示含有強鹼性成分,通常含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帶有強烈腐蝕性,能破壞淤塞物的分子結構,並將油脂分解成易溶於水中的物質,能有效解決因油垢引起的淤塞問題。另有有11款樣本標示為含有過碳酸鈉(sodium percarbonate)或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等氧化劑,一般能有效分解毛髮中的蛋白質成分。

有1款樣本標示含有強酸(俗稱鏹水)成分,可以輕易分解及腐蝕廁紙、布等纖維類有機化合物。由於強酸的腐蝕性極高,處理不當會引起激烈化學反應,一般只建議由專業人士使用。惟消費者應留意產品的適用範圍,是次調查的樣本中,有5款標明並不適用於坐廁。

通渠劑使用不當可引致危險,惟調查中有4款樣本沒有同時以中英文列出安全警示字句,有8款樣本沒有同時以中英文列明使用方法,或未能符合《消費品安全規例》的要求,相關個案已轉交海關跟進。此外5款樣本未有列出產品成分,雖然本港法例未有要求必須列出有關資料,但商戶有責任向消費者提供充足的產品資訊,以及就可預見的危險及正確使用產品作出指示。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使用通渠劑時需格外小心,避免被灼傷,更切忌將不同通渠劑或清潔劑混合使用,以免產生有毒氣體甚至引發爆炸,建議先嘗試用廁所泵等工具,解決淤塞問題,並養成良好防止淤塞喉管的習慣,做好日常保養功夫。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