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患有腎病和乙型肝炎的女病人鄧桂思,6年前到聯合醫院覆診時,兩名主診醫生涉嫌「開漏藥」,導致她出現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最終不治,終年44歲。警方昨凌晨表示,前日控告兩名男子各一項誤殺罪,據了解是鄧桂思當時的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死因庭原定下月27日展開研訊,有律師稱刑事法庭若判定屬誤殺案,死因研訊或無限期押後。香港醫學會關注醫生診治病人時的刑事責任,有病人組織亦擔心影響公立醫院醫生離職潮。

警方昨凌晨發稿指,周一(9日)拘捕和控告兩名分別45歲和50歲的男子各一項誤殺罪,指他們涉嫌在2017年1月至2月期間,在觀塘區一間醫院為一名44歲女子診治,但該女子事後出現急性肝衰竭,其後轉送另一醫院治療和施手術,最終同年8月26日不治。據了解,兩名被捕男子為鄧桂思的聯合醫院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會作出評論,又指兩人已暫停原有職務和調離臨床工作,醫管局會向其提供支援,並按既定程序跟進。發言人又說,醫管局非常重視事件,事後已將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亦已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檢視事件起因及作出改善建議,公立醫院近年已逐步落實委員會建議的改善措施。另外,公院亦已加強培訓,提醒醫療團隊需要與病人及家屬,就重要臨床資訊保持密切溝通。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林哲玄稱要求不出錯 強人所難

香港醫學會昨發表聲明,表示非常關注有醫生因醫療事件被控「誤殺」,特別是醫生診治病人時的刑事責任。醫學會現正了解情況,提醒會員在現時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高峰期提高警覺,並呼籲醫管局正視員工工作量和工時問題。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昨稱,公立醫院醫生工作量大、工時長、診症時間有限,雖然這些非出錯藉口,但要求過程不出錯等同強人所難,促請政府解決公營醫院人手短缺問題。當年負責為鄧桂思換肝的現任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離開立法會大廳時以案件已進入法律程序為由,拒絕回應。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向本報稱,今次由醫療事故變成刑事程序兼控告誤殺較罕見,但相信律政司已充分考慮法律和專家意見,不排除案件有部分細節尚未披露。他按現有已知的事實回應指,公立醫院醫生每日要診治數十名病人,他們因工作量大而「睇漏」固然有錯,但當疏忽變成刑事案,他們便會考慮會否繼續擔任公院醫生。

林志釉續稱,公院醫生除選擇離開公營醫療系統,亦可能要求延長每名病人的診症時間、每日「睇少啲症」,例如要求每名病人最少診治20至30分鐘等,預料輪候隊伍屆時定必延長。他引述有意見指,「揸巴士車親人都要面對刑責,所以咪小心揸車」,惟公院醫生可選擇轉到壓力較小的私營市場,最終病人利益或只置於第二位。

死因庭原定下月27日展開死因研訊,本身亦是律師的林志釉認為,死因研訊若最終裁定鄧桂思死於不幸,刑事法庭卻判為誤殺,便會得出一個「奇怪結果」,因此估計開庭前如已有刑事檢控,死因庭或無限期押後死因研訊。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 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 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

醫生處方未察覺鄧桂思為乙肝帶菌者

家庭主婦鄧桂思2016年確診慢性腎病,翌年初到聯合醫院專科門診覆診時,由於醫生未有察覺她是乙肝帶菌者,遂只向其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而未處方抗病毒藥,最終引發鄧桂思急性肝衰竭,她兩度換肝後與病魔惡鬥,惜延至同年8月不治。醫委會前年就事件召開聆訊,裁定林治崑及陳小劍一項專業失當罪成,其中林治崑判除牌5個月、緩刑36個月,陳小劍判除牌3個月,緩刑18個月。

當年聯合醫院在知悉事件後,拖延逾一個月才通知家屬,時任聯合醫院行政總監徐德義鞠躬致歉,惟鄧桂思17歲女兒Michelle不滿院方做法,更直言「不如我俾返100句道歉佢,佢俾返一個健康嘅媽咪我會好啲。」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涉2017年開漏藥致鄧桂思死亡案-公院兩醫生被控誤殺-醫學會關注刑事責任/356800?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