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用無人機監察排水狀況 機械抓斗清河道可夾250公斤垃圾

【on.cc東網專訊】夏天雨季來臨,天文台早前發出今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28日)於網誌分享,現時全港剩餘4個水浸黑點,其中2個黑點的改善工程正在施工,包括薄扶林村水浸黑點的改善工程預計未來一兩年完成,而尖沙咀漆咸道南水浸黑點的改善工程已在去年8月展開。餘下2個水浸黑點包括大埔林村谷盆地及元朗新田石湖圍,第一階段改善工程已完成,現正規劃及設計下一階段工程。渠務署自1995年開始消除水浸黑點以來,至今已消除127個水浸黑點。

渠務署工程師(機電工程部)羅梓偉表示,渠務署制訂「防洪三招」,即利用「截流」、「蓄洪」及「疏浚」制定防洪措施,以提升現有市區排水系統的防洪能力,減低因暴雨導致的水浸風險。「疏浚」是進行排水系統改善工程,擴大或建造新的地下排水渠。渠務署管理的的人工河道,總長超過360公里,當局近年引入創新科技,例如在打鼓嶺的缸窰河安裝「機械式抓斗」,「抓斗」可24小時運作,每次運作需時約15分鐘,可抓夾最重250公斤垃圾。相比人手清理河道,更安全、快速及徹底。

日常河道檢查方面,渠務署去年成立無人機隊伍,培訓20多位同事操作無人機。渠務署工程師(香港及離島渠務部)楊偉誠表示,其職責包括定期為河道、水道及出水口進行例行檢查,並會於暴雨過後或有需要時迅速巡查,以安排相應的清淤及復修工作。同時,團隊利用無人機,於大雨前協助監察建築地盤及周邊排水系統的狀況。截至今年4月,無人機隊已出動超過230次,平均每月出動25次。他表示,部分河道及水道位於偏遠地區,以往需要不少時間及資源進行巡查,而無人機操作靈活,可於非限制飛行區的天然山坡、林地或海邊進行高空拍攝,節省一半例行巡查的時間,亦令巡查工作更安全、更有效率。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