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自評受欺凌 比率全球最高

【經濟日報專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調查發現,本港受訪中學生自評受校園欺凌的比率,全球最高,達32.3%,平均約每3人便有1人,稱在一個月內曾遭多於一次的欺凌。 雖然有學者質疑調查結果,但有臨床心理學家按臨床經驗評估,校園欺凌微增,但網絡欺凌卻增近1成。有男生被屈偷拍裙底兼改花名,導致抑鬱。教育局披露涉校園欺凌的中學生每年約120人。 每3人便有1人 稱月內遭欺凌 OECD每3年舉辦一次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OECD於2015年,向參與PISA的全球54萬名來自72個國家或地區中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學生的生活滿意指數等。組織日前發布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的學生平均有18.7%自評曾遭校園欺凌,香港則全球最高,自評曾遭欺凌的學生比率達32.3%。 亞洲地區中,台灣只有10.7%受訪學生自評遭欺凌,為排名中第二最低的地區。 教育局回應稱,過去3個學年涉及校園欺凌個案的中學生每年約為120人。發言人指,OECD的調查結果主要根據抽樣學生的觀感,而有關學生的觀感會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所影響,在分析相關結果時,應小心審慎,不應單純作跨國的比較。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根據其臨床經驗,與2015年相比,整體校園欺凌的個案輕微增加約2至3%,但網絡欺凌卻增加近10%。 她指,曾有一名中二男生遭同學冤枉偷拍裙底,雖然當年找不到偷拍的照片等證據,但女教師卻一口認定該名男同學確實曾偷拍裙底,男同學被改花名,全級流傳。 中二生被改花名 患抑鬱焦慮 男同學最終忍受不了被欺凌的壓力,中三轉校,但事件已對他造成不能磨滅的創傷,令他不願意再結識新朋友,認為其他人都與當年欺凌他的同學一樣。 最終他更患上抑鬱和焦慮症,每次上學都如臨大敵。他最終到外國升讀大學,但3年的課程,他至今已第6年修讀,仍未能完成課程。 曾任註校社工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服務主任鍾慧妍則指,有學生們透過在社交網站或即時通訊軟件中,開設私人群組,在群組內不斷抹黑或責罵某同學。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雖然調查有其參考價值,但質疑調查結果,認為可能是因為繙譯問題,或學生對欺凌的定義不同而產生有關結果。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