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儀:填海一舉數得 政府盈餘足建人工島

■溫文儀認為,填海可謂一舉數得,而且爭拗最少。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提出在鄰近交椅洲及喜靈洲的中部水域填海,興建總面積達一千七百公頃的人工島,卻被外界指燃燒政府大量儲備,以及對鄰近的海洋生態帶來影響,不過,資深產業測量師溫文儀認為,填海所需的工程費用,靠政府每年撥出部分盈餘,已足夠應付,而且要收取面積如人工島般的農地,單單收地費用亦達千億, 過往中更難免出現爭拗,但填海卻沒有此問題;另外,人工島附近的水域,本身屬貨船的航道,生態價值已較低。 溫文儀認為,填海可謂一舉數得,首先市場上難以找到一幅面積達一千七百公頃的土地,作為住屋發展,就算市場上真的有如斯大幅的土地,假設其中三成為政府土地,其餘七至八成為私人農地,以每呎一千元作收購計算,收地金額已達千億,另外,收購土地時往往有居民不接受賠償,要求「不遷不拆」,但填海卻沒有相關爭拗出現。 對於有外界指人工島填海涉資約五千億,將燃燒港府大量儲備,溫氏認為,每年政府約一千億的盈餘中,撥出部分金額已足夠應付,而且整個填海計畫可分階段完成,不用一次過完成,就算填出的土地較預期多,也可以用作土地儲備。 另一個被外界評批的地方,為填海建人工島,將影響附近海洋生態,他認為,目前交椅洲一帶,屬貨船的航道,本身生態價值較低,選擇在該處填海,已經屬理想的地點,而且所填出來的土地,除了用作住宅用途,更可以作海濱公園、人工沙灘,供市民休憩,甚至把葵涌貨櫃碼頭搬遷至人工島,藉此騰出市區土地再作發展。 此外,政府亦同時計畫興建多條鐵路及公路,接通屯門、大嶼山、人工島及西環一帶, 他再指,一旦有關的公路、鐵路網完成,並與現時的交通網絡接通後,就恍如日本東京的山手線般,無論順時針或逆時針,均能去到目的地。對於建議於屯門龍鼓灘一帶填海,用作特殊工業及安置現時棕地活動,首先龍鼓灘附近設有發電廠、工廠等,本身已非理想的居住地點,其次確實需要一大幅平整土地,用來安置棕地的作業活動,藉此方便棕地發展。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