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榮書局木頭車起家 服務學子半世紀光榮結業 店長石漢基:為家長留下美好回憶
【Yahoo 新聞報道】教科書店龍頭「漢榮書局」總被網民盛讚「沒有買不到的教科書」。漢榮屹立旺角52年,從一輛木頭車擴展至4000平方呎門市,曾經引入平價教科書助基層學生,多年來以存貨齊全聞名,成為學子「撲書」勝地。現年72歲、書局第二代掌舵人石漢基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指,疫情令員工壓力大增及來貨供應不穩等因素,更難維持一貫服務水平。他為保漢榮美譽,決定營業至本月31日,在最好時光引退,「呢個係我哋最受懷念嘅時期,等家長留低一個好嘅回憶」。
文字記者:盧珮瑤
攝影記者:HLKP
「信用值錢過任何一樣嘢」
「我爸爸係開拓性好強嘅人,但我係好穩陣,所以成日畀爸爸鬧」。漢榮書局由石漢基父親石景宜創立。石父1950年代在廣州經營「忠誠書店」,主打文史哲書籍。他1960年來港後,在旺角奶路臣街推木頭車售賣二手課本,石漢基年僅12歲就擔任爸爸的「小助手」,「我爸爸話信用最重要,值錢過任何一樣嘢,有信用就唔使用錢做生意」。石父憑此宗旨成功擴展,在旺角樓梯舖先開「國榮書店」,1970年租下相鄰百多呎店舖,並改名為「漢榮書店」,售賣全新教科書,隨後定名為「漢榮書局有限公司」。
石景宜1975年到英國與當地出版商洽談直接供應課本來港銷售,簽定一張足以供3年銷售的訂單。隨後英國爆發碼頭工人罷工,本港其他書局來貨不足,只有漢榮課本最齊,「本身賣3年嘅書,1年已經賣晒,令到好多人識我哋公司」。1980年政府大推預科及專上教育,中學數量不斷擴展。學生對課本需求大增,不少基層學生未能負擔課本高昂費用,當時漢榮引進各類平價書籍,包括印度版的大專英文用書,價錢是原版的十分之一,「咁樣先幫到香港學生,環境唔好嘅人慳得一蚊得一蚊」。2011年,漢榮正式進駐油麻地彌敦道4,000呎兩層舖位。
店員苦練執書 「顧客10分鐘內走得」
漢榮以存貨齊全聞名,攀上教科書店龍頭之位,「希望所有顧客嚟買書,我哋都滿足到佢嘅需要,少啲人買嘅書我哋都會照訂,所以我哋嘅書係最齊」。漢榮現時除了門市,另有萬多平方呎倉庫,「即係我哋總共用成2萬呎嚟經營,存貨成本係好高」。
每年暑假,漢榮總會堆滿「撲書」的人龍,「我哋希望顧客10分鐘之內走得,員工要訓練有素,唔使家長等咁耐。(如何訓練?)由朝到晚執書!」店員根據學校書單執書後,會由電腦系統掃描核對,並由其他店員複檢避免「執錯書」,「唔使家長再行多一次」。漢榮早於20年前已研發出電話查書系統,近年亦發展網上服務,家長出門前可查閱課本存貨,「使幾多錢唔緊要,最緊要係做好個服務」。
課程變化急促增成本 「通識書變晒垃圾」
52年來,石漢基凡事以漢榮的金漆招牌為先,「賺唔賺到錢唔緊要,最緊要係我哋公司個名唔好受損」。近兩年,他發現書局的美譽在疫情下受到威脅,暑假由原本的50日縮短至20日,員工需在短時間處理大批教科書銷售訂單,壓力大增;加上疫情或影響教科書供應鏈,未能滿足顧客需求,「如果(疫情)發生喺7、8、9(月),啲書係唔會嚟到」。疫下學習模式亦趨電子化,「以前政府要推電子教學難度好大,但疫情之後都用多咗電子書,大學生都唔會再買書」。
石續指,疫情以外的危機,是學生人數問題,「我哋呢行經濟唔好時都無乜影響,但學生人數跌就好大影響」。根據統計處2021年的人口普查,幼稚園適齡學童人數較5年前跌2.8萬,高中生亦減少2.5萬人。加上現時課程及教科書出版變化急促,令書局成本增加,「通識科一變咗『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我哋全部通識書都變晒垃圾;一本數學書分傳統、活頁釘裝,再分中、英文版,仲有套裝同單書,即係1本書變8本書,佔貨倉嘅位好多」。
面臨疫情與學界大環境夾擊,石決定書局在最輝煌時刻謝幕,「遲早都要做呢個決定,而家應該係最好嘅時光、我哋最受懷念嘅時期,等家長留低一個好嘅回憶」。踏入新一年,學生「撲書」的回憶遺留在舊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