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易復發 雙標靶治療減3成風險但未入安全網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屬高度惡性、生長迅速的淋巴癌。傳統單標靶治療療效雖理想,但高達40%患者會治療無效或復發,一半患者更在復發後一年或之內離世,故精準有效的一線治療尤關重要。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指,近年推出的新式雙標靶治療在傳統治療上,加上原理如追蹤導彈的新藥物,可減低影響正常細胞,與傳統治療相比更可減低接近3成復發機會。不過,新式治療雖已入藥物名冊,但無資助,多數患者未必能負擔。病人組織代表呼籲,盡快將新治療列入安全網,令更多患者受惠。
香港十大癌症DLBCL高惡性、生長快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 香港十大癌症 之一,而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DLBCL)是當中最常見的類型。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廖崇瑜醫生指,此癌症屬高度惡性、生長迅速的淋巴癌,本港每年約有400宗新症,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5歲,如不治療的話,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少於1年。然而,患者要及早發現並不容易,一來病徵不明顯,即使有懷疑亦需要經過多項檢查才能確診,因此一旦確診,決定治療方案刻不容緩。
傳統治療沿用廿年 有效但易復發
傳統一線治療為單標靶藥「抗CD20標靶單株抗體藥物」配合化療。此治療組合已面世逾20年,療效雖然理想,但高達40%患者治療無效或復發。一旦出現此情況,廖崇瑜醫生指二線治療就只有不足半數患者適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又或再次採用單標靶加上化療,但療效並不理想。
大部分復發個案發生於確診後首兩年,而復發患者存活期中位數約一年,代表一半患者在復發後一年或之內離世。正因復發率高為治療淋巴癌最大痛點,因此患者期望的一線治療為「一Take過斷尾」並預防復發,以免他們要面對二次治療之苦。
廿年後新突破 雙標靶治療如追蹤導彈助減復發率
近年一線治療迎來突破,新式一線治療為雙標靶藥配合化療,即在傳統治療上,再增加「抗CD79B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新增的標靶藥結合抗體和化療藥物於一體,先識別B淋巴細胞上獨有的CD79B抗原,再把具細胞毒性藥物直接帶入癌細胞內釋放,猶如追蹤導彈消滅腫瘤,可減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廖崇瑜醫生指,新式雙標靶一線治療與傳統治療相比,疾病進展、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27%,並有良好安全性,已於今年7月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但未列入安全網,基層患者未必能夠負擔。
患者多用傳統治療 但不少人復發
尹桂金(Lesley)為DLBCL康復者,她確診時未有新式治療,傳統治療對她無效,最後需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作二線治療,過程並不輕鬆,而且康復期漫長。她指出,長期疲倦是患者常見又容易忽略的病徵,而求診後要經繁複檢查才可確診,或會延誤治療。
Lesley康復後開始做義工,服務淋巴癌患者,在她接觸過的病友中,多數採用傳統治療,但少於1年至2年內復發的個案非常普遍;而部份復發淋巴癌患者會輪候骨髓移植,但輪候時間需約3至4個月或以上,亦未必人人適合。她又提到淋巴癌治療費用高昂,且治療期間至少一年不能工作,如無政府資助藥費,一般人難以負擔治療期間所有開支。
二線治療骨髓移植過程不容易 冀患者可避免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主席梁嘉兒指出,並非人人可接受骨髓移植,需視乎多個因素;即使可以,過程也並不容易。她期望更多患者可於一線治療後治癒,不再復發,免受骨髓移植的痛苦,以及經歷漫長的康復期。
治療費用難負擔 倡向患者擴大治療資助
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坦言,不少患者就算在職,亦無法負擔費用,或被迫採用次選的治療方案;即使部份病友有能力負擔首次治療費用,一旦復發身體與經濟都難以負荷。他期望政府可以擴大一線治療資助,將新式雙標靶一線治療納入安全網,因DLBCL高惡且病發急,若病友儘早接受有效治療,便可看見曙光。
延伸閱讀: 中晚期肝癌仍可腫瘤清零 60歲患者由晚期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