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襲港︱患者病情輕微難辨認 醫生拆解何謂「高風險接觸」 症狀及預防方法一文看清

皮疹通常會於 10 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皮疹通常會於 10 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猴痘病毒感染個案近月在本港急劇增加,去年 9 月至今已有 21 宗猴痘個案,單計今年 7 月已有 12 宗猴痘個案,令人憂慮病毒是否有蔓延跡象。有家庭醫生稱,獲悉最近有猴痘個案沒有以往病者會出現的徵狀,猴痘患者出疹前不一定會出現發燒、疼痛和淋巴結腫大等典型症狀,或是只會身體局部出現紅疹。市民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原因不明的紅疹,應及早求醫。

家庭醫生林永和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猴痘病毒可以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便可能受傳染。他指,直接的體液接觸,如性接觸,或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亦可將病毒人傳人。因此,如果患者與家人長期共處一室,如睡房及共用廁所,便有機會成為傳播的途徑。

港府新聞稿經常提及病人有「高風險接觸」,林醫生解釋,根據統計,男男性接觸為主要的猴痘傳播途徑,原因仍未確定,懷疑是由於雙方發生性行為時多磨擦,造成損傷而容易令病毒有機可乘,滲入對方體內,故此,不一定男男,男女性接觸同樣有機會傳播病毒。

林醫生指出,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
林醫生指出,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

雖外地輸入但社區可能殘留病毒

本港初期的猴痘個案都是為外地輸入,但究竟是否因為輸入個案没有完全消滅,令猴痘個案仍存留在社區內,可能需要再密切監察。林醫生指出,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患者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

於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可以是猴痘的一個顯著特徵。自發燒後約 1 至 3 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亦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 10 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治療方面,支援治療是醫管局治療猴痘的主要方法,包括確保患者補充足夠水分及營養,以及治療任何繼發性細菌感染,大部分個案在支援治療下均會康復。病人若在接受支援治療後病情仍然轉差,則可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惟該情況並不常見。

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高風險人士須接種兩劑疫苗,而曾接種天花疫苗的人士則只需接種一劑。
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高風險人士須接種兩劑疫苗,而曾接種天花疫苗的人士則只需接種一劑。

高風險人士可接種疫苗

林醫生稱,現時已有疫苗對應猴痘病毒,市民若屬以下高風險目標群組人士可以自願形式接種猴痘疫苗:

一、曾進行高風險性行為,例如男男性接觸者、擁有多名性伴侶、性工作者、過去十二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

二、負責照顧猴痘確診病人的醫護人員;

三、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

四、當本港動物出現猴痘個案時有較高暴露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

現時以下地點無需預約已可為有高風險人士提供接種服務:

●柴灣社會衞生科診所

●灣仔男性社會衞生科診所

●灣仔女性社會衞生科診所

●油麻地男性社會衞生科診所

●油麻地女性社會衞生科診所

●容鳳書社會衞生科診所

●粉嶺社會衞生科診所

●屯門社會衞生科診所

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在自願形式下,使用第三代疫苗為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安排暴露後接種疫苗,以及為高暴露風險人士接種猴痘疫苗。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須接種兩劑疫苗,而曾接種天花疫苗的人士則只需接種一劑。

家庭醫生林永和
家庭醫生林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