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寶盒 激發幼兒自學

【晴報專訊】幼兒學習一向要手腦眼並用,佛教金麗幼稚園引進台灣潛能教育專家開發的玩具寶盒,提升小朋友自主學習的動機。該校的玩具圖書館共有900個寶盒,佔九成是數學遊戲。每個寶盒已可上一堂課,如用不同材料去扭數目字「7」,或以小磁石砌成中國字「七」,由幼兒自行領略。 校長李燕秀謂,學校相信孩子有自學及解難的能力,但必須透過用手操作才會深刻。多年前,她在北京一間幼兒園發現學校採用台灣CPM教育機構開發的「兒童玩具圖書館」,感到設計很有趣,而且適合香港的教學環境,於是引進學校;近年更把玩具與故事連結,編寫校本教案,讓寶盒更自然地融入小朋友的學習世界。 「故事有情景,遊戲可幫助孩子在實踐中學習、自己去找答案,印象更深刻。過程中老師會觀察他們夠不夠專注、對數概的認知能力等;每位小朋友有一本個人評估簿,記錄三年來玩遊戲的過程。我們按能力讓他們玩,鼓勵他們嘗試。」 學習常規 遊戲激勵自學,現場觀課時,學生先聽老師分享關於釣魚的故事,再自己去釣,學數七條小魚。聽完指示再進圖書館,開始45分鐘的寶盒時間。小朋友會聽着音樂慢慢走進館區範圍,一人拿一個指定寶盒,並安靜推開椅子。即使是三、四歲的K1學生,都會雙手小心托着盒輕放桌上,按開盒的七個步驟拿出布及擺放部件。小朋友唸着:「按着頭、拉開左右耳仔。」是簡化了的開盒兒歌,而打開布和收布都要對準邊角,每次以手掌熨平才收合。李校長笑謂寶盒時間已滲入了大量常規,故多年來寶盒都沒有失掉一粒零件,盒子也沒有破損。 寶盒色彩豐富,當中佔九成是數概遊戲,數學系列以食物和水果命名,盒內教具有食物玩具粒、圖卡、骰子等部件,鼓勵小朋友用眼觀察、用手操作去解題。低班生不學寫字,由拼數字去學認數,布上有筆順指示,小朋友按格仔把玩具粒依次序填滿便完成一個遊戲。楊劍欽副校長稱:「小朋友先看圖卡,再搬動合乎數目的玩具粒排序,最後在格中放上數字答案。」 鼓勵觀察 幼兒三年來玩不同寶盒,數概能力普遍強。楊副校強調進位數對幼兒最抽象,老師也很難傳達。「故一定配合教具或遊戲,而寶盒系列中有不同買賣遊戲,當中有教具讓他們學找錢……每個遊戲設計都很細緻……設計人是台灣的建築師,清晰地區分了部件、圖卡的指定位置,也要在布內完成所有程序,是鼓勵小朋友觀察,耐性解難。」 她謂寶盒玩法多元,不同系列各指向不同主題,有圖形、統計、玩組合或關係對應等等,而除了數學外,也有語文、科學、藝術、體能的寶盒。「我們發現無論是活潑或文靜的小朋友,都同樣享受玩具寶盒時間。在大班上只教初階的第一盒,由同學自己去挑戰和嘗試。到高班的寶盒已包括千位數的數概,能力高的學生可在45分鐘內挑戰到四盒,也有同學只愛專心玩一盒,照顧到個別差異。」 撰文:胡麗珊 攝影:湯炳強 編輯:余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