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嘉盛:內地通縮損經濟最堪憂 居民乏信心置業 售樓反彈靠投資者入市

瑞士嘉盛Mali Chivakul表示,內地通縮和經濟困境的源頭,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最終連累到居民生活。(中新社圖片)
瑞士嘉盛Mali Chivakul表示,內地通縮和經濟困境的源頭,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最終連累到居民生活。(中新社圖片)

內地多個部門在9月底聯合宣布推出「組合拳」救經濟,近期部分經濟數據初見回穩。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新興市場經濟師兼策略師Mali Chivakul稱,現時對內地經濟的最大憂慮是通縮風險持續,這由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衍生,拖累企業利潤,導致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她說,各項已推出的措施要傳導至居民層面,並推高消費、投資和買樓意欲,需要很長時間。

Chivakul在訪問中指出,即使內房銷售數據回升,考慮到就業、薪金和消費等數據未見大幅改善,相信新近推高買樓活動的主要是投資者。

救市措施惠及民眾需時

她認為,內地通縮和經濟困境的源頭,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最終連累(repercussion)到居民生活,一段時間內居民都傾向保留資金在銀行存款戶口,經濟活動暫難回升。現時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4.8%,明年減慢至4.5%。

債務問題方面,Chivakul表示,多年來地方政府過度依賴賣地收入,當內房銷售下跌,便會拖累地方政府財政,所以無力支付給生產商;企業利潤受壓,唯有對員工動手,實施裁員或減薪;內地居民就業職位不保的情況下,消費意欲大降(not willing to spend),導致消費降級兼加大儲蓄,更遑論動用大筆資金買樓。

市場關注今天至周五(4日至8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推出更多救市措施,包括增發債券幫助地方政府應對隱性債務風險。Chivakul認為,中央協助地方政府置換債務是好的開始,但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傳導至居民層面。

憂飯碗不保 寧囤積儲蓄

最新數據顯示,內地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升0.4%,累計首9個月漲0.3%,通縮風險持續。Chivakul提到,內地CPI偏低可減少消費者生活壓力,然而企業利潤會長期受壓,員工薪金下跌,甚至推高失業率,打擊消費和投資意欲。

Chivakul相信,現時內地消費主要靠「舊換新」補貼支持,電動車銷售表現一枝獨秀,但整體消費降級情況持續,亦不時傳出企業減薪消息。即使內房銷售面積「銀十」勝「金九」,她估計消費未全面復甦,現時買樓的不是實際用家,主要為投資者入市(not a real demand, more like an investment demand)。內地居民第三季收入按年升5.2%,惟增速自第一季度見頂後,連續兩季放緩。

她表示,內地居民自2020年開始大舉囤積儲蓄,「市場上存在買樓剛性需求,但居民信心不足,擔心樓價持續下跌,所以一直持觀望態度」,面對支付首期後仍要供款20年甚至更多,「首先要保住飯碗(you need to have a job),再要對未來收入有信心」。她預計短期內地樓價仍會偏弱,甚至繼續跌勢。

採訪、撰文:董曉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