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正與內地商討跨境器官移植恆常化

盧寵茂:正與內地商討跨境器官移植恆常化

【Now新聞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正與內地商討跨境器官移植恆常化,當兩地有捐贈器官無法於本地配對就可啟動機制。

4個月大女嬰芷希因急性心臟衰竭,去年12月接受一名來自深圳腦幹死亡兒童捐出的心臟,是香港首宗涉及內地器官的移植手術。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訪問北京器官移植基金,指內地近年來的器官捐贈已達到國際水平,正與內地商討設立恆常化的跨境器官移植機制。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我們現在考慮的是作為第二層分配機制,當一方面器官移植輪候系統,有人捐贈的器官無法與本地輪候系統配對,沒有一個病人適合,就可以啟動機制。大家都知道,器官移植爭分奪秒,一旦有捐贈者出現,電腦系統配對如何,通知另一方及如何安排跨境運送 ,都需要時間將細節寫好。」

翻看去年器官捐贈數字,腎臟、肝臟及肺部捐贈數字都下跌,整體捐贈宗數由528宗跌至404宗,等候腎臟捐贈人數最多,有超過2400名病人。

70歲的謝女士等了10年,終於成功換腎。

腎臟移植受贈者謝女士:「 我還要洗腎的時候,10年沒有小便,一換了腎,去小便的時候。(感動?感動到流淚?)是。」

移植學會會長馬錦文指捐贈宗數下降,除了與疫情下醫療系統有壓力有關,家屬拒絕捐贈亦是原因之一。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馬錦文:「有一半家人,當一個潛在捐贈者已經到了腦死亡狀態,但他們的家人最後都決定不捐贈。」

她希望透過加強市民意識及醫護培訓,在識別到潛在捐贈者後,盡快通知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提高捐贈率。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