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笛(02487)治療脫髮藥物I期臨床試驗完成數據庫鎖定
<匯港通訊> 科笛(02487)宣布,集團的潛在1類新藥CU-40101(外用小分子甲狀腺激素受體激動劑搽劑)I期臨床試驗完成數據庫鎖定。CU-40101的適應症為治療雄激素性脫髮。
CU-40101在中國的I期臨床試驗為劑量遞增試驗,以評估CU-40101作為可促進雄激素性脫髮患者生髮的治療藥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ST)
外國一名男童Alex,4歲時開始飽受各種病徵折磨,不但感到身體疼痛,每天須服用止痛藥,還出現磨牙、不長高、左右腳不平衡、呼吸不暢、睡眠質素欠佳、無法盤膝而坐等問題。 男童的母親在3年間,先後向17名專科醫生求診,包括:牙醫、兒科醫生、物理治療、耳鼻喉科醫生、兒科內科醫生、成人內科醫生和肌肉骨骼科醫生等等,可惜都找不出兒子的病因。男童的母親慨嘆,每位醫生只講到自己範疇內的診斷,沒有作出綜合診斷。 男童的母親在絕望之下,嘗試於ChatGPT輸入兒子的症狀,結果ChatGPT得出答案,指男童罹患了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脊髓拉扯症候群(tetheredcord syndrome)。該疾病是由於脊髓在脊柱內的移動受限,而引發疼痛。 男童的母親隨即約見另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並直接告訴醫生懷疑兒子患有「脊髓拉扯症候群」,其後醫生使用磁力共振檢查(MRI)為男童作深入檢查,竟證實ChatGPT的「診斷」正確無誤!而男童在數周前接受了相關手術,目前正在康復當中。 製圖/文字:HealthConcept 原文你或許有興趣【工作壓力】82%亞洲員工心理壓力呈高風險 47%人感到一天精神疲憊【避孕方法】張致恆
黑色素瘤丨日本一項研究發現,轉錄因子MITF可誘導GREB1核蛋白中的異構體4(Is4)表達,提高嘧啶的核酸合成效率,促進惡性黑色素瘤的細胞增殖。當使用可抑制GREB1的反義寡核苷酸,則可有效抑制惡性黑色素瘤增生,或有望研發成針對惡性黑色素瘤的新治療劑。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丨圖片來源:Pixel-Shot@Shutterstock、Nasekomoe@Shutterstock、
水果是維持健康又均衡的飲食習慣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提供了多種微量營養素,還帶給我們美味香甜的口感。然而,了解水果的營養價值和適當的食用方法是很重要的,到底常見的水果有什麼營養?水果可取代正餐嗎?進食水果的時機等等。 首先,讓我們了解水果所含的營養素及其作用。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鉀質和β-胡蘿蔔素等。膳食纖維有益於促進消化系統正常運作,預防便秘和腸道疾病。維他命C則具有抗氧化作用,促進細胞生長和修復,並有助於傷口癒合。鉀質對穩定血壓起到一定作用,而β-胡蘿蔔素則有助於視力健康。此外,水果中的高水分含量還能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 雖然水果營養豐富,但不能將其當作正餐。水果熱量較低,但不能提供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如蛋白質和脂肪等。由於水果中的含有較高果糖,因此可取代甜點或小食,從而減少攝取額外添加糖。根據衛生署建議,每日兩份水果就足夠,即約等於2個小型水果如奇異果、1個中型水果如蘋果、半個大型水果如香蕉、半碗水果塊或顆粒狀的水果如西瓜、士多啤梨等。 至於進食水果的時機,從營養角度來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可以根據個人的飲食習慣來選擇。在飯前進食水果,有助於提高鐵質的吸收和增加飽肚感。而在
【on.cc東網專訊】夏天天氣炎熱,醉雞、海南雞或手撕雞等非熱食雞肉菜式,或有機會被細菌感染。食物安全中心去年9月至11月期間,在全港食肆收集了100個非熱食雞肉食品樣本,發現在需氧菌落計數及大腸桿菌結果中,有3個手撕雞樣本的檢測結果屬尚可;而在微生物安全檢測中
本港感染猴痘個案似乎未有紓緩迹象,過去兩個月的確診個案中,有相關傳播鏈為數甚少,令人擔心社區內其實存在更多潛伏個案,可能令病毒繼續蔓延。
英國的初級醫生加入顧問級醫生的罷工行動,是國民保健系統內首次醫生聯合罷工。 顧問級醫生的罷工當地星期二展開,將持續兩天,而初級醫生由星期三發起的罷工,就會持續三天,預料非緊急和已預約的醫療服務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英國的初級醫生爭取加薪35%,他們在當地的國民保健系統內佔近一半,當中包括剛從大學畢業到擁有10年經驗的醫生,他們近期已經多次發起罷工,尋求加薪。 保健系統發言人擔心,當局低估罷工帶來的風險,又指有醫院報告,部分患者已經第二或第三次被取消已預約的治療。
【on.cc東網專訊】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港府今日(21日)宣布,多項獲資助的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將於10月6日起,只容許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參與,換言之,有關醫生必須加入指南,才可繼續為其病人提供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及普通科門診公私營
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正在本港公立醫院開展臨床工作。有內地醫生表讚揚,香港醫生之間的水平不會相差太遠,專業領域知識亦豐富。有本港醫生表示,雙方交流有助在照顧病人的流程上,帶來新思維。 醫管局表示,將逐步深化內地與本港醫療人才交流的深度及闊度,並將交流計劃常態化。
【Now新聞台】兩名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分別併發腦炎及嚴重肺炎,現時情況危殆。初步顯示,兩人在潛伏期都無外遊。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兩宗個案,其中包括一名五歲女童,周一起發燒、呼吸困難等,周二到聖德肋撒醫院求診,其後惡化,轉到伊利沙伯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確診為甲型流感併發腦炎。另一宗個案就是一名九歲男童,他本身有哮喘,周日起發燒、呼吸困難等,周二轉到威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確診為甲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他的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亦出現病徵。另外,葵涌醫院兩個病房,上周五起有17名病人發燒或有呼吸道感染徵狀,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正隔離治療,全部情況穩定,病房已暫停收新症及探訪。#要聞
中大聯同高錕慈善基金合作為市民提供免費認知障礙症篩查評估服務,希望及早識別患有輕度阿茲海默症的長者,並協助制訂個人化的跟進方案,以延緩病情惡化。 服務計劃招募年齡介乎60至80歲、未曾確診認知障礙症或其他可能影響認知能力的疾病,如中風或柏金遜症等的香港居民參加。 中大署理校長陳金樑表示,中大精神科學系有研究顯示,本港75歲以上人口,平均每12人就有1人患有認知障礙症。預計至2039年會有超過33萬名患者,相信屆時會對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壓力,因此探討預防性治療措施相當重要。 有興趣參與計劃的人士可本月21日起,於網上填寫認知能力自我篩查問卷進行登記。團隊表示,將為符合參與條件的人士安排預約,並在停泊於中大的服務車進行面對面臨床評估。 政府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表示,現時醫療系統以治療為主,習慣優先處理嚴重患者,但會令部分疾病於後期才得到有效治療。他又說政府推動基層醫療改革,優化治療慢性病措施,達致全人治理,有關計劃下星期一會公布詳情,前期先處理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而未來婦女健康及長者健康將是計劃下一步重點項目,希望將來對於不同慢性病有不同安排,幫助更多市民。
【on.cc東網專訊】本港醫護人手短缺,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近半年,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分別於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的心血管科、傳染病科、呼吸內科等開展臨床工作,有內地醫生認為醫管局記錄病人資料有連續性,值得內地參考。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涉及過往健康良好的13歲女童。她於本月19日起發燒和喉嚨痛,翌日到北大嶼山醫院求診,同日轉往瑪嘉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診治。病人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休克。病人經治療後好轉,現時情況穩定。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她的其中1名家居接觸者出現病徵。中心正繼續調查。 發言人表示,市民應注意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以防感染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食安中心公布有關月餅的第二期時令食品調查結果,151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中心表示,第一期調查結果已於本月中公布,在第二期調查期間繼續從不同零售商,包括網上零售商及食物製造廠抽取各式月餅樣本,包括傳統、冰皮、雪糕及其他款式的月餅,進行化學、微生物及營養成分測試。 發言人提醒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不應過量進食月餅,建議參考月餅的營養標籤,了解特別是糖分、鹽分及脂肪的含量,以便作出較健康的選擇。市民應避免選擇高脂肪或高糖的月餅,即每100克食物含有多於20克總脂肪或含有多於15克的糖。在減少攝入鹽方面,可選擇低鈉的月餅,即每100克食物含有不多於120毫克的鈉。
葵涌醫院兩個病房共17名男病人先後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徵狀,測試結果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他們正接受隔離治療,全部情況穩定。 患者來自一個精神科加護病房及一個續護病房,他們在分別自上星期五及昨日起出現病徵,有關病房已暫停接收新症及探訪安排。院方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並繼續緊密監察病房病人的情況。 有關個案已呈報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屯門的扶康會良景成人訓練中心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涉及21人,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個案涉及9男7女院友,年齡介乎39至64歲,以及5名職員,他們自本月8日起先後出現病徵,全部病人已求診,當中兩人須入院。經化驗後,兩人確診帶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院舍正接受醫學監察。 衞生防護中心已向院舍提供建議,包括清潔消毒、適當開啓窗戶以保持良好通風,以及將染病院友與其他院友適當分隔等。
【Now新聞台】上月美食博覽其中一個攤位出售的牛肝菌懷疑摻雜不可食用或有毒性的菇類品種,食安中心呼籲市民停止食用。 食安中心指,有病人懷疑在食用雲南巨都生物科技公司在美食博覽上出售的牛肝菌後食物中毒,呼籲曾經到該攤位購買牛肝菌的市民立即停止食用。如果市民曾食用後感不適,應及早求醫,中心會繼續調查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要聞
運動受傷是常見的問題,例如膝關節十字韌帶或半月板受傷,而腳踝受傷就是俗稱的「拗柴」而導致前韌帶受傷,令腳踝有不穩定的情況出現。骨科專科醫生李崇義表示,這類受傷的影響可大可小,有需要時可考慮接受重建手術,恢復關節功能。他分享了以下個案: 「有一位男病人,大約25歲,因『拗柴』而求醫。初時他的腳很腫,我們建議他休息和冰敷,令患處的疼痛和腫脹減少,之後他疼痛的情況持續,於是我們替他照了磁力共振,發現腳踝前韌帶斷裂。這種情況,一般會先建議他做物理治療消腫和消痛,但之後他發覺腳踝的穩定性不足夠,並出現『慣性拗柴』的情況,所以最終做了手術重建前韌帶。經過了手術和物理治療之後,他的韌帶逐漸康復,亦沒有腳踝重複『拗柴』的情況。」 [caption id="attachment_93136"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葵涌醫院精神科加護病房再有4名年齡由31歲至64歲男病人,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徵狀,院方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有關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全部情況穩定。 另外,該續護病房有兩名男病人,年齡為70歲及71歲,分別於前日及昨日因其他醫療需要,被轉送至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兩人均有發燒徵狀,瑪嘉烈醫院隨後為其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均對病毒呈陽性反應。兩名病人情況穩定。 有關病房已暫停接收新症及探訪安排,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繼續緊密監察病房病人的情況,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藥華藥 (6446-TW) 公布旗下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PV) 新藥 Ropeg 在中國進行的取證用第二期銜接性單臂臨床試驗 52 周結果,其主要評估指標結果達成統計上顯著意義,顯示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完全血液反應 (CHR) 率也逐漸提高。
踏入九月,小朋友重返校園過群體學習生活,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和接觸的機會增加,容易互相傳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例如普通感冒、流感、喉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家長要教小朋友注意個人衞生及增強抵抗力等,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