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日系美學與收納功能,奠下200呎與300呎的蝸居設計範例

隨著獨居已成全球各地的生活趨勢,面積愈見小巧的單身宅也成了發展商重點推出的項目。

曾經,我們常提及的蝸居或許是400至500呎之間的小宅,可惜地少人多的問題日益嚴重,現在需要面對的蝸居已經是僅200至300呎的迷你單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道理言猶在耳,試問有誰不希望把這哲理運用到小宅的設計裡,讓有限空間也能夠把生活上的必需品和奢侈享受也收歸其中?位於巴西聖保羅的建築設計公司TODOS Arquitetura為當地住宅大樓The Liberdade Residential Building構想小宅設計時,以該區濃厚的日本文化為靈感,加強當地年輕人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學習擁戴多元文化的環球趨勢。於是,創作團隊便想出了兩大設計藍圖,為分別只有200和300呎的小家居構想出實用美觀的清新面貌。細閱以下圖集(攝影:Alexandre Suplicy),欣賞兩大設計方案:

走在面積略大的300呎小宅裡,面是米白色的間紋牆板,右邊是迷你而設備齊全的開放式廚房連儲物設計。

洗手盆、爐具、雪櫃、迷你餐檯、吊櫃、煮食用具等一應俱全。在這小空間裡,設計師也未有吝嗇材質用料,巧妙地混搭多種色和紋理,打造清新自然的觀感。

面向大窗一方便是迷你客廳連飯廳,電視機、黑膠唱盤、餐桌、座椅也各就其位。

天花鋪上了一整色調飽和的木板材,讓用色淺淡的傢具擺設能更顯凝聚力,在同一屋簷下為屋主帶來年輕活力的起居氛圍。

廚房設計參考了日本出色的收納美學,如何以最不礙目的低調配置打造出充裕的儲物可能。

剛才提及的左面間紋牆板其實就是浴室所在,連成一體的門身讓你險些察覺不到它的存在。

浴室的設計風格偏向型格俐落的工業風,以玻璃黑框和霧黑色的浴室龍頭配件,在小空間裡規劃出不同用途的場域。

來到面積更小巧的200呎蝸居,設計團隊這次運用了較中性的藍綠色作美學主題。

書房置於窗前,並善用兩邊牆面位置加裝黑色掛架,收起屋主的文件和日用品,也可作為陳列心愛收藏的舞台。

同樣地,開放式廚房也置於較近大門的位置,並列而設的還有用餐梳化區,媲美小餐館的親暱氛圍。

從書房一面望向小宅,每個生活場景也有著各自的位置,色彩運用的巧思也讓本應礙眼的裝置顯得和諧低調。

另一邊窗沿也成了收納日常小品和餐飲用品的位置。

浴室以大膽的藍框玻璃包圍,內裡鋪上淺灰色大理石材,時尚低調。

相關內容

想知道更多關於 #家居改造 #室內設計 #空間運用 資訊,記得追蹤【HomeJournal美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