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守國際濕地「唯」址|綠色和平

緊守國際濕地「唯」址|綠色和平

文:綠色和平

《經濟學人》日前報道,隨著人口變化及政經環境的改變,香港愈來愈不像國際城市。無獨有偶,香港的生態亦面臨失去國際地位。北部都會區規劃範圍內的米埔及內后海灣,早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具有重要生態價值,可說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最後一片淨土。但政府未及出手保育,北都內的濕地已面臨難以逆轉的生態災難。

2021 年 7 月,政府公佈其發展北都的意向,短短兩年內,北都的魚塘濕地破壞愈演愈烈。根據早前由長春社及綠色和平早前聯合發佈《力保北濕:北都公佈後的濕地破壞研究》,目前四個濕地公園擬議範圍 [1] 已有4個維園般大的濕地遭受破壞,面積合共 78.7 公頃,當中又以蠔殼圍的破壞最嚴重,不論破壞面積、地點數量及其增長幅度,均為四個擬議範圍之冠。

破壞情況肆無忌憚,除了常見的大規模平整土地、填高或擴闊塘壆、建築廢料隨處棄置、垃圾遍地外,我們更曾親身目擊1小時內竟有7架泥頭車駛入新田濕地保育區內,涉嫌非法傾倒泥頭。濕地保育公園本來的美景,竟淪為「北都垃圾樂園」,情況令人憂慮。

破壞源自哪裡?隨著政府宣佈整合新界北發展,乘日後相繼落成的基建配套之便,附近發展前景被看好,鄰近一帶的發展項目如雨後春筍冒出。此次傾倒在新田濕地保育區的泥頭,根據團隊調查,相信正是來自區內的住宅地盤。北都將迎來更多發展及工程,若建立濕地公園的步伐依然拖泥帶水,恐怕將未能趕及建立,已經被破壞得七零八落。

除了已經造成的破壞外,亦有更多潛在破壞如箭在弦。保守估計約 587 公頃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的範圍備受威脅,除了私人發展外,政府亦成為對濕地的一大威脅。新田科技城規劃範圍與三寶樹及蠔殼圍的擬議濕地公園位置重疊,將「搶走」濕公至少 180 公頃用地,令該區生態未保育、先填平。

雖然發展局回應傳媒時,指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但在缺乏整全的保育和棕地政策,根本難以杜絕問題。政府應重新修訂新田科技城邊界,減少對北都內濕地的影響;並加快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及為其餘的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制訂明確時間表。只有政策從根源改變,扭轉既往「先發展、後保育」的守舊理念,才能收復「濕」地。

[1] 即南生圍、三寶樹、蠔殼圍、香港濕地公園擴展部分的濕地保育公園擬議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