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藥性惡菌感染增加 明年兩間醫院試行人工智能分析用藥安排

醫管局表示,帶有部分耐藥性惡菌的病人數目有上升趨勢,相信原因與疫情期間,要處理大量新冠病人,而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量亦增加有關,局方將加強感染控制措施,重點防控「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及「耳念珠菌」,包括主動為高風險群組進行入院篩查、重點加強清潔病人周圍環境、適當使用抗生素等。 醫管局的數字顯示,帶有「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及「耳念珠菌」的病人有上升趨勢,其中今年截至9月底,帶有「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病人有約140個,較去年全年約110人多;而帶有「耳念珠菌」的病人,今年截至10月31日共有約300個,去年全年只有約100個。另外,今年截至9月底,醫管局發現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病人有約8千名。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耳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高,一成耳念珠菌帶菌者會出現入侵性感染。 賴偉文又提到,多重耐藥性細菌存在生活環境中,主要透過接觸傳播,例如直接接觸到帶菌的病人,共用物件等都有機會傳播,提醒市民要注重手部衞生、適當覆蓋傷口。 賴偉文表示,將會利用科技提升抗生素導向計劃應對,有關計劃小組的醫生及藥劑師,現時會定期檢視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有需要時會建議主診醫生改用其他抗生素,將來可透過人工智能分析病人是否有需要轉換抗生素,並適時作出提醒。他表示,有關做法能節省不少人手及時間,將於明年1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嘉烈醫院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