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多達 11 種致敏原 中大免費邀患者免疫治療 注入 DNA 疫苗減輕過敏反應︱敏感月
蝦、蟹、龍蝦、蠔、帶子等對不少有海鮮過敏症的人來說,是不敢觸及的食物,即使只是輕嚐一口,輕則嘴唇紅腫,重則頭暈休克。惟現時患者只能用較被動的預防方法避免進食,一旦過敏須服食或注射藥物自救。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大頭蝦中 11 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若能致敏原精準診斷,有望可消除過敏反應。中大邀請海鮮過敏患者進行研究,並希望為對蝦有過敏反應的人找出減輕過敏反應的方法,讓患者安心重嚐海鮮滋味。
《Yahoo健康》「敏感月」系列文章:
食物過敏竟與濕疹有關! 兒童雙重過敏佔近兩成 亂戒口影響營養吸收︱敏感月
本港四分一兒童曾患濕疹 益生菌成新治療方法 學者拆解四大治療謬誤︱敏感月
本港每年約百人哮喘病亡 拆解坊間「類固醇」誤解 中大教授黃永堅:低劑量助控制病情︱敏感月
蝦多達 11 種致敏原 中大免費邀患者免疫治療 注入 DNA 疫苗減輕過敏反應︱敏感月
鼻敏感環境因素影響大 「皮刺」找出根源 免疫治療或可斷尾︱敏感月
「過敏性休克」嚴重可致命 中大教授教你識別症狀、掌握急救與預防方法︱敏感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指出,對海鮮有過敏反應的患者可以分為兩類,包括對貝類過敏,例如蠔、帶子;以及對甲殼類過敏,例如蝦、蟹、龍蝦。通常對貝類過敏的人會較對甲殼類為少。
過敏症狀有機會五歲前消失
這種過敏反應與遺傳有關,如果在家族病史中父母、兄弟或姊妹患有,即均擁有此類基因,故自身患有過敏反應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出四倍。患過敏症的原因,亦可能是小朋友免疫系統未成熟時,因為接觸某種食物而令免疫系統錯誤作出反應,導致之後遇上這種食物便有過敏的反應。
梁廷勳稱,過敏反應有機會隨小朋友長大消失,例如兩、三歲時對魚過敏,可能五歲時會消失,但此時又可能會對花生、果仁有過敏反應,現時觀察所得,若五歲時未能消失的過敏症狀,就很大機會持續下去。
過敏反應嚴重可休克
梁教授稱,患者可能對一種或多種海鮮有過敏反應,不小心進食,患者皮膚便會出現紅疹,眼及咀唇會紅腫,甚至水腫。腸胃亦會有反應,例如肚痛。最嚴重情況是呼吸道腫脹,導致氣管收縮,頭暈,最終休克。
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隨身攜帶一些抗過敏藥,又或抗過敏針,患者若感覺到有過敏反應,便要即時服食或注射,休克會令身體缺氧,若持續半小時缺氧,便有生命危險。
梁廷勳教授補充說,患者現時只能用較被動的預防方法,盡量避免接觸引致過敏反應的食物,但有時候不易察覺某些食物當中是否含有致敏原。故此,如果患者能夠成功脫除致敏原引起的過敏反應,便是最徹底的做法。
大虎蝦含 11 種致敏原
中大醫學院與泰國瑪希敦大學(Mahidol University)及三美泰吞武里 醫院(Samitivej Thonburi Hospital)合作研究,分析 85 個曾經出現蝦敏感的個案,利用他們的血清樣本測試出在大虎蝦中 11 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發現即使同樣提取自大虎蝦,在香港與泰國人口中流行的主要蝦類致敏原卻存在差異,這可能與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及環境相關。
中大醫學院兒科教授黃永堅表示,現時針對蝦敏感的診斷及治療仍然有限,其中的一大挑戰是分辨出「並發過敏」及「無症狀過敏」的患者。倘若可以鎖定致敏原進行精準診斷,就能夠對症下藥。
招募蝦過敏患者 接受免疫治療研究
中大招募對蝦類或甲殼類海鮮過敏的 60 歲以下兒童或成人,人數不限,若在兩小時內產生即時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喘鳴、過敏性休克等均可報名。費用全免,完成後將有海鮮過敏的測試結果報告。報名人士需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檢查身體,並抽取約 8 毫升血液做過敏血液測試,及進行皮膚點刺測試,其後會視情況安排口服食物激發測試。
合資格的參加者將被獲邀參加蝦過敏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衞懿欣對《Yahoo 新聞》表示,若參加者證實對蝦過敏,會獲邀參加蝦過敏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
衞懿欣解釋,由於香港較多人對蝦過敏,會先選擇有關群組作研究,參與的患者會在身體注入 DNA 疫苗,此疫苗含有蝦類的低敏性致敏原蛋白,能誘導身體產生免疫能力,從根源減輕患者對蝦類的敏感性。她指,患者會每兩星期注射一次疫苗,共注射三次。注射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密切留意患者的反應,確保安全,有關觀察期會維持約一年。
劉小姐自小對蝦有過敏反應,外出吃飯時會避免進食蝦或有蝦成分的食物,隨身亦帶備抗過敏藥物,若發現不慎吃到有蝦成分的食物,咀唇開始腫起,便即時服藥。她坦言,即使如何小心有時候也防不到,有一次在外國旅遊期間,在唐人街吃一隻大蟹,她一直對蟹不會有過敏,但那次吃完後,竟出現過敏症狀,唯有即時往醫院急症室求醫,自此對吃蟹也有了戒心。
劉小姐稱,在外國吃飯時,侍應都會問有沒有食物過敏,但香港則較少餐廳有這樣做法,也祇能靠自己小心。她表示,有興趣參與中大醫學院研究,期望若真的可以消除致敏原,往後外出吃飯時,吃蝦便不用再提心吊膽。
有興趣人士可透過電話或 WhatsApp 56149123 聯絡中大過敏科,亦可瀏覽網頁https://www.allergycu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