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推算全港約3,000拾荒者 每日回收量140公噸 月入中位數750元 倡設登記制度

【Yahoo新聞報道】最新拾荒者調查報告推算全港現有約3,000名拾荒者,每天處理的回收品達到約140公噸,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750元。關注組建議政府為拾荒者建立登記制度,肯定拾荒者作為回收業者的角色,政府更應吸納拾荒者為回收分類員。出席記者會的兩位拾荒者又表示,垃圾徵費後如要自費購買指定垃圾袋,會考慮轉行:「如果要我幫佢整理垃圾,幾恨錢我都唔會做。」

拾荒年資中位數增至7年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今日(27日)舉行記者會,公佈拾荒者調查報告。關注組聯同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博士陳紹銘,於去年11月底進行研究調查,收到701份有效問卷。關注組其中一個成員團體「拾平台」2018年做過類似大型調查。兩次調查結果反映拾荒人數增多,推算現時介乎 2,791 至 3,456 人。拾荒者的工作日數、時數均有所上升,拾荒年資中位數由4年增至7年,從事拾荒超過三年者的比例達7成。

調查問及拾荒者的收入,每月平均收入$1,566元,中位數僅750元;每週工作日數中位數為7天,即至少有一半人每天拾荒;相比2018年,更多人為了「賺取基本生計」而拾荒,佔三成,其餘絕大部分為幫補生計。陳紹銘指出,生活開支上升以及基層長者增加,導致更多人投身拾荒。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博士陳紹銘認為,生活開支上升以及基層長者增加,導致更多人投身拾荒。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博士陳紹銘認為,生活開支上升以及基層長者增加,導致更多人投身拾荒。

關注組指出,「綠在區區」等回收網絡主要針對家居廢品,拾荒者則可有效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包括商舖和食肆等的工商業廢品。關注組建議參考無家者登記系統,由環保署聯同各區關注拾荒者的機構合作,定義拾荒者並建立登記系統,肯定其對回收業的貢獻。

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的鄧永謙指出,日前在民間研討會曾與立法會議員討論到拾荒者統計,認為環保署可與各區非牟利組織合作。
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的鄧永謙指出,日前在民間研討會曾與立法會議員討論到拾荒者統計,認為環保署可與各區非牟利組織合作。

憂紙皮被充公丟堆填區 談何環保?

押後至8月實施的垃圾徵費,亦都對拾荒者影響甚鉅。出席記者會的拾荒者玲姐和秋姐均對垃圾徵費感憂慮。65歲玲姐從事拾荒十多年,此前任職清潔工,但因糖尿病導致視力下降不獲續聘。垃圾徵費後,拾荒者或需自費購置指定垃圾袋,處理不能回收的垃圾,玲姐直言:「如果要我幫佢整理垃圾,幾恨錢我都唔會做。」曾經被食環驅趕的玲姐質疑,如果紙皮被充公後送往堆填區,則政府如何談環保。

玲姐(持咪者)表示自視力受損後不獲聘,現時與家姐一同從事拾荒,每月更需花7,000元打針控制糖尿病,拾荒收入不足以支付,唯有靠政府及其他有心人資助。
玲姐(持咪者)表示自視力受損後不獲聘,現時與家姐一同從事拾荒,每月更需花7,000元打針控制糖尿病,拾荒收入不足以支付,唯有靠政府及其他有心人資助。

秋姐2000年起拾荒,為了環保及「有得郁吓」,72歲的她仍然拾荒幫補收入,另有領取生果金,正考慮垃圾徵費後是否繼續拾荒。「拾平台」陳嘉浩指出,很多拾荒者表示垃圾徵費後轉行,關注組認為政府應吸納他們為回收分類員,否則就要透過非牟利機構協助晚年再就業。

年屆72歲的秋姐,在記者會提己被偷走手推車及被人搶紙皮的經歷。
年屆72歲的秋姐,在記者會提己被偷走手推車及被人搶紙皮的經歷。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的成員團體包括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靈合長者健康中心」、聖雅各福群會「露宿者綜合服務」、慈悲香港、同路舍和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組成。

《Yahoo新聞》就拾荒者登記制度及吸納為回收分類員向環保署查詢,正待回覆。

「拾平台」陳嘉浩(持咪者)指,早前試過請拾荒者試用指定垃圾袋,有垃圾袋被刺穿,憂慮將來垃圾徵費實施後垃圾站拒收。
「拾平台」陳嘉浩(持咪者)指,早前試過請拾荒者試用指定垃圾袋,有垃圾袋被刺穿,憂慮將來垃圾徵費實施後垃圾站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