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專家同斥基層醫療策略難實行 撥款僅佔17%兼缺社區支援

【on.cc東網專訊】港府於去年公布基層醫療體系發展策略,提出五大基層醫療服務改革方向。有機構於今日(11日),就本港未來醫療系統發展舉行民間高峰會,會上有專家就質疑有關策略所提出的建議的可行性,因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的財政資源僅佔港府醫療撥款17%,其發展規模及速度有限;另有議員亦認為家庭醫生在社區欠缺醫療專業支援,因此「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於本港難以實行。

會上有專家及議員則質疑有關建議的成效,其中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指出,港府現時有83%的醫療撥款予醫管局,僅17%投放於基層醫療服務,財政資源的落差或阻礙基層醫療發展的速度。而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則認為,本港家庭醫生在社區欠缺醫療專業的支援,加上本港現時僅有不足30%市民有家庭醫生,認為短期內於本港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有困難;再加上市民對家庭醫生的觀念薄弱,大部分輪候公立醫院的專科病人不願意重回社區覆診。

林哲玄建議,公院專科門診可要求病人提供家庭醫生資料,待病情穩定後轉介家庭醫生繼續跟進,並賦權家庭醫生為病人預約公院專科門診,又建議,通過家庭醫生或地區康健中心,資助或免費提供疾病篩查服務。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會上稱,透過構建基層醫療健康網絡,包括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等,能有效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而且她對港府實現藍圖方針抱有期望,透過地區康健中心能進一步發展以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社區基層醫療系統。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