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移植分配惹議 料器官南下佔多數

醫管局表示,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不影響兩地輪候名冊。
醫管局表示,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不影響兩地輪候名冊。

香港與內地的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近期引起爭議,甚至本港退出器官捐贈的個案亦有增加。醫院管理局表示,機制不影響兩地輪候名冊,也不會改變病人輪候器官的優次。若本港捐贈者的器官無法配對本港合適病人,才動用第二層跨境機制予內地患者,令更多病人有機會延續生命;按香港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數目,及每年捐出遺體器官的情況估計,相信器官「南下」的機會遠比「北上」高。

醫管局廿多名器官移植專家上月前往廣州,訪問內地的人體組織器官移植與醫療大數據中心,除了就兩地器官捐贈、分配、移植,以及相關制度、系統作交流外,亦了解內地如何透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於全國進行器官捐獻及移植的配對工作。

嚴禁系統外分配 達致公平公正

上述計算機系統透過臨床醫學、公共衞生、計算機科學等跨學科、跨專業的努力,維繫器官分配的科學、精準和效率;系統也獲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器官移植學會高度認可,儲存了全國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資料,包括性別、歲數、血型、居住省份等個人資料,以及病人的臨床狀況等。系統完善,且24小時無間斷運作,每當有逝世者捐出器官,系統便會根據資料即時配對。

內地專家強調,2019年1月,國家衞健委已明確定了此系統,屬唯一官方強制性國家系統的地位,嚴禁系統外的分配,最大限度地排除人為因素,在國家和地方衞生健康主管機構全程監控下,確保捐獻的器官公平、公正和合法地分配移植到最有需要的病人身上。系統的科學委員會每年會根據器官匹配、患者生存率和系統數據分析結果,確保減少器官浪費。

香港與內地的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近期引起爭議。
香港與內地的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近期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