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免術換證」申請者:因跨性別身分無法在銀行開戶
擁有雙重國籍、男跨女的宇萱,本具有男性性徵,戶籍登記男性。但從2017年開始,經由精神科醫師診斷「性別不安」,2019年持醫師證明,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變更護照為女性獲准。不過宇萱在2020年11月20日國際跨性別紀念日,向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申請性別變更,卻因不具有摘除男性性器官的診斷書遭拒,宇萱先是提起訴願遭駁回,後又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訟訴,同意聲請憲法解釋。
北高行的新聞稿提到,放眼世界先進國家,自1980年以來,已相繼制定性別變更內容、要件暨程序之相關法律,反觀台灣社會上也有為數不少的跨性別者有變更性別登記之需求,卻長期面臨法律真空的狀態。
此外「摘除性器官」欠缺法律明確授權,對於不願動手術破壞身體完整之申請人基本權利行使,為不當限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北高行認為戶籍法有關性別認定的立法不作為牴觸憲法,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憲法解釋,也讓跨性別人士爭取的「無術換證」露出一絲曙光。
跨性別的身份一直以來都給宇萱帶來很大的困擾,光住宿舍這件事就和校方對簿公堂。
2017年宇萱考取長庚大學後,多次與校方說明、溝通,並持榮總和長庚醫院「建議校方安排入住女生宿舍」、「建議按照個案自身性別認同安排住宿」等證明,並提前得到女宿室友願意同住。但校方依然只准宇萱住男生宿舍,並在相關協商會議當中,提出「我是基督徒,我只相信真理,上帝造人只有男女,沒有造第三性」、「不要刻意讓自己好像很女性化,吸引他人注意。」等言論,雙方最後對簿公堂,長庚校方兩名高層被指缺乏性平意識挨罰,但宇萱卻因為長期壓力,不得不休學。
每次開庭,宇萱的家人幾乎都會到場聲援,但為了向家人出櫃,也引發過家庭革命。
宇萱國、高中時花了3年時間查找資料,反覆確認,才知道自己是跨性別者。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宇萱寫了一封出櫃信,卻引發與媽媽的戰爭。媽媽想起當年說,她甚至生出「我不要你這個小孩」的想法,天天以淚洗面。直到有一天,媽媽發現宇萱默默地幫她的車裝好胎壓計,媽媽終於轉念買了一支粉紅色的手機,和宇萱和解。
問起宇萱「免術換證」進入聲請釋憲階段,她有什麼感想?宇萱說,除了網路上的謾罵,她一直知道這是人權推動的過程,「我記得當時其實是被祁家威影響到。跨性別也要試著站出來說,我們要做些事情。」
大學因宿舍事件遇到挫折,宇萱也提出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件:她第一份工作要申請薪轉戶的時候,銀行為了確認她的身分,要求她提供戶籍謄本、戶口名簿,整個流程歷時6小時,最後銀行人員仍說因無法確認性別身分,無法開戶,銀行將打電話給公司,請公司發現金。
「那一次我真的是邊哭邊吼的把經理叫出來,然後花了半小時在跟他講什麼是跨性別。」宇萱說,連確認刷卡紀錄,都可能因為性別登記問題,至少得花上一小時跟客服人員溝通。
許多人會問宇萱,為何不願意進行變性手術?
宇萱說她和她的男性性徵處於「特殊國與國關係」,不是每個跨性別者都無法與自己的身體共存,但目前法律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跨性別者動手術才可換證,一來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手術費,二來每位跨性別者的「性別不安」程度不同,認為「切除性器官」是每個跨性別者的目標,其實是一種偏誤。
「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是指人在性別自我認同和出生時指定性別不同時,產生的焦慮,常見的影響有對自我生殖器官的厭惡、與社會隔離、長期憂鬱等。不過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已將性別不安去疾病化。
根據長期關注LGBT權益的Equaldex統計,全球約74個國家或地區同意跨性別者免術換證,其餘39個國家或地區需要進行手術。亞洲地區包含孟加拉、印度、以色列等9國可免術換證,台灣能否成為亞洲第10國備受矚目。
———-
Yahoo奇摩新聞推出深度報導專題,希望和讀者一起關注更多台灣的故事,首波推出跨性別專題,關心遊走在性別的光譜之間,跨性別者如何找到安身之處?
延伸閱讀:
跨性別者的哀愁:在台灣拿出身分證等於出櫃 連超商領包裹都有困難
特約記者:林建勳
核稿編輯:沈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