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自由的鞋 傳承兩代人:大自由繡花鞋

圖文 / 高雄畫刊

 

鹽埕大溝頂風華對老一輩人來說,曾經鮮明熟悉,位於興華街與七賢二路一帶的興華市場,形式多為半樓仔,一樓當作店面,樓上儲藏室就暫作休息空間,無論何時都是熙來攘往、摩肩擦踵。曾經喧囂熱鬧,如今除了街頭的鞋店跟髮廊,還有大自由繡花鞋還營業著。

從迷你如指頭到一般正常鞋號,大自由繡花鞋都有製作。(圖/高雄市新聞局,以下同)

1953年創立的「大自由繡花鞋」紅字白底的簡樸招牌就掛於大溝頂興華市場狹窄走道上,走道兩側的鐵門與店面,恍若搭起了一條時光隧道。現年87歲的第一代老闆陳仲和已經退休,不再動手製鞋,每日穿著白整襯衫與西裝褲看店,偶爾在客人拿鞋來維修、下訂時,聊上幾句。

今年87歲的陳仲和現在已經不再製鞋,手藝傳承交予兒子打理。

踩著風光與美麗 手工繡花鞋的細膩

 

現在接手製鞋的是小兒子陳建霖,他早先從日本留學回來後,遇到母親過世,便開始回家幫忙。雖從小耳濡目染,但自己動手學習後,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同:選楦、設計打版、布樣裁剪、縫製內裏、拉幫鞋面、黏合、大底磨合到完成鞋底修整,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他也才知曉,父親早期學習製鞋,亦是一步步走到現在。

 

繡花鞋款式也從樸素簡單到栩栩如生的繡圖都有。

陳仲和本是澎湖西嶼人,國小畢業後在同鄉介紹下,就到當時高雄「銀座」(國際商場)學習製鞋,慢慢發現自己對製鞋的熱忱。他說:「我喜歡創新,跟人家不一樣,所以我決定專心做繡花鞋,只要穿上我做的鞋子,走路都能輕盈、自由自在,鞋子不需要成為負擔。」儘管退伍後先到火力發電廠上班,利用下班之餘不忘情製作手工鞋。

 

他拿著木製楦頭,指著腳跟鞋面處,緩緩地說:「這裡,很多鞋子,客人腳一踩就塌了,我的繡花鞋不會,你怎麼踩它都會立起來,不容易塌。」觀察到當時繡花鞋的欠缺,陳仲和進行改良,從小細節,就能看出他心細如針。後來辭去工作專心做鞋,不僅在當時的大新百貨熱賣,更受到貿易商青睞,外銷到日本。

 

二代傳承一份情 守護與信賴相依

 

隨著時代變遷與技術進步,手工繡花鞋逐漸式微,大自由繡花鞋之所以堅守在興華市場裡,陳建霖是這樣說的:「總是會有人需要我們,那些歌仔戲的、道士、信徒、廟宇,都知道我們在這裡。」

 

陳建霖源於對母親的思念與守護,從家園到老顧客,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陳建霖拿出各式各樣的繡花鞋,不僅鞋號可以從正常尺寸到如拇指一節般迷你大小,款式也從樸素簡單到栩栩如生的繡圖,就連鞋底都能從薄款到高達3吋半。

 

「現在大部分有製鞋需求的都跟宗教相關,像這雙3吋半高的鞋子,是一位道士訂製的,這位道士覺得穿高一點比較有氣勢。」陳建霖又指著一雙手掌大小的繡花鞋說:「像這個是要訂製給媽祖軟身穿的,我們通常尺寸會作大一點,因為軟身腳是硬的、沒有彈性,大一些比較容易套。」

左為媽祖軟身所用,右多為信徒還願訂製。

若說手工繡花鞋之於陳仲和,是對事業的熱愛與創新,那對於陳建霖來說,更像是守護著那些還需要他的客人們。窩在母親嫁妝之一的裁縫機前,他踩著電動針車、手拿著鞋面隨著針線下上「唗唗唗」的聲響,細細密密地縫合起來,傳承兩代的大自由繡花鞋,依然持續點亮市場裡的走廊,讓我們在不同年代都穿著舒適、邁步自由。

 

【Info】

大自由繡花鞋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興華街23號

電話: 07-561-4867

 

2公里阿勃勒花海黃金雨大景!高雄3大阿勃勒打卡點美拍必訪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3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