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資助|全職最低 7130 元 打入奧運最低僅 1.1 萬元 前空手道港隊促檢討|Yahoo

【Yahoo 新聞報道】奧運促使大眾再次聚焦香港運動員的待遇。現時精英運動員獲批資助與比賽名次掛勾,全職運動員若取得奧運會參賽資格,可列入「精英丙」,每月標準資助 11,520 元,奧運奪牌的「精英甲+」運動員如何詩蓓,每月標準資助 44,500 元。

過去發生運動員取得奧運資格,但因未入前段排名,反而要降級減薪。前空手道精英運動員李振豪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稱,現行資助評分制度增運動員壓力,促檢討制度,包括延長資助年期。他又指,雖然精英運動獲免費食宿及醫療,「政府畀嘅資源係多,但唔可以用夠形容」。

相關報道:
運動員資助|有獎牌先資助?體院運動員年均僅 10 萬資助 高層年薪過百萬|Yahoo

非全職最低 2530 元

現時運動員每月收到的標準資助額取決於在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全運會、世運會等大賽的成績,資助共劃分為 6 個級別:成人隊、精英丙、精英乙、精英乙+、精英甲和精英甲+,全職運動員每月標準資助額由 7,130 元至 44,500 元不等;非全職運動員標準資助額更低,視乎級別每月 2,530 元至 10,070 元不等。

以奧運會為例,全職運動員取得參賽資格就屬於精英丙,每月資助 11,520 元;在奧運比賽名列前三分二名次則為精英乙,每月資助 16,220 元;若晉身第 9 至 16 名則為精英乙+,每月資助 22,820 元;奧運取得第 4 至 8 名是精英甲,每月資助 32,730 元。在奧運取得獎牌成為精英甲+,每月 44,500 元,若加上額外資助,最多可達 50,000 元。

何詩蓓等在奧運奪牌的精英甲+運動員,每月可獲標準資助44,500元。(Photo by Arturo Holmes/Getty Images)
何詩蓓等在奧運奪牌的精英甲+運動員,每月可獲標準資助44,500元。(Photo by Arturo Holmes/Getty Images)
單以今屆奧運賽事成績作標準,只有張家朗(圖)、江旻憓、何詩蓓可以取得最高資助。(Photo by Zhang Hongxia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單以今屆奧運賽事成績作標準,只有張家朗(圖)、江旻憓、何詩蓓可以取得最高資助。(Photo by Zhang Hongxia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江旻憓在今屆奧運取得一面金牌。(Photo by Tnani Badreddine/DeFodi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江旻憓在今屆奧運取得一面金牌。(Photo by Tnani Badreddine/DeFodi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單以今屆奧運賽事成績作標準,只有何詩蓓、張家朗、江旻憓可取得最高資助。在乒乓球混雙取得第四名的黃鎮廷、杜凱琹屬於精英甲;女子花劍 16 強的陳思諾是精英乙+。不過,部分選手可能在其他國際賽事取得更高排名,從而爭取到更高級別的資助。

杜凱琹(左)、黃鎮廷(右)在奧運乒乓球混雙項目取得第四。(Photo by Bai Yu/CHINASPORTS/VCG via Getty Images)
杜凱琹(左)、黃鎮廷(右)在奧運乒乓球混雙項目取得第四。(Photo by Bai Yu/CHINASPORTS/VCG via Getty Images)

換教練影響比賽成績 資助跌三成

已退役的空手道精英運動員李振豪向《Yahoo 新聞》表示,他成為精英運動員期間,多數時間屬於精英乙+級別,加上額外資助額後,每月可獲約 2.3 萬元,但有一年換教練後雙方未能磨合,影響比賽成績,因此跌至精英乙級別,每月資助額跌至 1.5 萬至 1.6 萬左右,即跌約三成;一年後再重返精英乙+級別。他指日常生活都是訓練和比賽為主,那年削減資助後節儉一點,未致於影響生活。

前空手道精英運動員李振豪建議若一個比賽成績達標,可以保持兩年資助。(李振豪Facebook圖片)
前空手道精英運動員李振豪建議若一個比賽成績達標,可以保持兩年資助。(李振豪Facebook圖片)
陳肇麒曾勸告政府勿「有獎牌先資助,冇獎牌就冇資助」。(陳肇麒Facebook圖片)
陳肇麒曾勸告政府勿「有獎牌先資助,冇獎牌就冇資助」。(陳肇麒Facebook圖片)

他認為現行資助評分制度有三個可改善方向。首先,現行資助的年期太短,運動員在每個年度取得成績才能繼續接受資助,增加運動員壓力,建議若一個比賽成績達標,可以保持兩年資助。

他又建議調整競速、競技比賽項目的評分,因一些競速項目當中,香港選手能夠打入奧運已屬難能可貴,以 100 米短跑為例,中國選手蘇炳添在東京奧運 100 米準決賽跑出 9.83 秒亞洲新紀錄,決賽跑出 9.98 秒得第六名。若以香港現行標準計算奧運短跑成績,這位亞洲一哥只能算精英甲運動員。

中國選手蘇炳添在東京奧運100米準決賽跑出9.83秒亞洲新紀錄,決賽跑出9.98秒得第六名,若按香港現行標準,也只能算精英甲運動員。(Photo by CHINASPORTS/VC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選手蘇炳添在東京奧運100米準決賽跑出9.83秒亞洲新紀錄,決賽跑出9.98秒得第六名,若按香港現行標準,也只能算精英甲運動員。(Photo by CHINASPORTS/VCG via Getty Images)

程小雅入奧運減人工

李振豪續舉例,香港競走運動員程小雅參加東京奧運,因為未能爭取前段排名,結果資助由精英乙+跌至精英乙,「佢入到奧運,但減人工(資助)」。翻查報道,當時程小雅每月資助額由 2.6 萬元減至約 1.6 萬至 1.9 萬元,其後獲私人公司的運動獎學金資助。

香港競走運動員程小雅在東京奧運未能爭取前段排名,結果資助由精英乙+跌至精英乙。(程小雅Facebook圖片)
香港競走運動員程小雅在東京奧運未能爭取前段排名,結果資助由精英乙+跌至精英乙。(程小雅Facebook圖片)
香港男子團體花劍未能打入奧運,但世界排名在前10位,惟現行評分機制不會考慮。(Photo by Pier Marco Tacca/Getty Images)
香港男子團體花劍未能打入奧運,但世界排名在前10位,惟現行評分機制不會考慮。(Photo by Pier Marco Tacca/Getty Images)

精英運動員獲免費食宿醫療

李振豪建議,資助評分除了根據比賽名次,也可考慮世界排名因素。以香港男子團體花劍為例,雖然未能打入奧運但世界排名在前 10 位,惟現行評分制不納入考慮。對運動員而言,更高資助額當然是好事,但平心而論,體院向精英運動員提供免費宿位、餐飲和醫療,「政府畀嘅資源係多,但唔可以用夠形容。」外國運動員則相對較多商業贊助收入支持,香港則未拓展此範疇。

李續指,香港支援運動員的資源都未能跟上外國,例如外國運動員的隊醫等支援人員較充裕,3、4 個隊醫支援 1 至 2 個運動項目,但香港是 8 至 10 個隊醫照顧 20 個 A 級項目運動員。2021 年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曾稱,體院有 14 位物理治療師,其後有傳媒報道指實際流失率嚴重。

現時香港由8至10個隊醫照顧20個A級項目運動員。(體院圖片)
現時香港由8至10個隊醫照顧20個A級項目運動員。(體院圖片)

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指,全職運動員住宿、早午晚三餐、出外訓練、運動醫療等支援均由體院負責,上述資助金額是接近「淨落袋」;就算精英乙級全職運動員都有約兩萬元接近淨儲蓄,還有其他獎學金及運動員學習支援計劃等;運動員在奧運取得獎牌,所得獎金和商業贊助,體院都不會分成。

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指,全職運動員住宿、早午晚三餐、出外訓練、運動醫療等支援全部不用自行支付,資助金額是接近「淨落袋」。(教大圖片)
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指,全職運動員住宿、早午晚三餐、出外訓練、運動醫療等支援全部不用自行支付,資助金額是接近「淨落袋」。(教大圖片)

「講起嚟重要,做起嚟次要」

至於資助有否調整空間,雷稱主要條件是政府會否投放更多資金在體育學院的精英培訓。若按目前的運動項目和資助金額,制度上難有重大改變。他形容,從港英年代到 97 後,投放體育的資源都不算太多,而且體育政策放在較低層次,「講起嚟重要,做起嚟次要,忙起嚟不要。」他續指,商業贊助估計對部分項目幫助不大,「假設你是某某大企業,你會不會贊助一些冇人識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