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子女眼矇矇或視力出問題 延誤求診眼壓增大 近視可惡化變青光眼

開學後,如果發現子女經常��起眼睛、父母就要留意子女是否視力有問題。
開學後,如果發現子女經常𣉢起眼睛、父母就要留意子女是否視力有問題。

轉眼間暑假過去,開學後父母如果見到子女「眼𣋡𣋡」,上課時集中精神有困難,就不能掉以輕心,可能子女已患近視、遠視或散光,甚至視力已受損。有眼科專科醫生指出,疫情期間,不少小朋友多留在家中,未有特別留意視力的變化,錯過保健檢查,直至發現原來視力已經出現問題,須求醫診治。如果眼睛內的壓力不斷增加,隨時會令小朋友引發併發症如青光眼等,失去的視力亦難以挽回。

眼科專科醫生余珊接受《Yahoo新聞》專訪時表示,最近不少小朋友到來求診,是因為視力出問題而演變成近視的個案,經過診斷,這些求診個案中,不少都相信因為疫情期間,父母未有特別留意子女的視力出現問題,有些更忽略了保健檢查,錯過及早求診的機會。由於疫情期間,小朋友需要花更多時間對著電子屏幕,例如上網課,相信是令到小朋友變成近視的原因。

如果出現近視,多會建議佩戴如漸進鏡的眼鏡,以控制眼軸再拉長。
如果出現近視,多會建議佩戴如漸進鏡的眼鏡,以控制眼軸再拉長。

青光眼會令視力不能恢復

余醫生說,兒童一般最常見的眼疾是視力出問題,影像不能投射在眼球的正確位置,例如變成近視、遠視及散光,其中以近視的情況較為普遍。近視的原因可分為環境因素及家族遺傳。有研究指出,華人體內的基因容易有近視,例如家長出現近視,子女有的機會亦較高,又例如早產嬰兒也多會有近視。

至於環境因素,余醫生解釋說,兒童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眼球長期崩緊,以及可能減少了外出使用眼球遠看環境的機會,都容易令到兒童患上近視。

余醫生提醒父母,開學後,如果發現子女經常𣉢起眼睛、捽眼、上堂不集中,又或要調前課堂中的位置才看見「黑板」的字句,父母就要留意子女是否視力有問題。始終是病向淺中醫,愈早發現愈容易治療。

她又指出,若未有及早處理近視的問題,隨時因為眼壓不斷增加而引發併發症,包括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及視網膜脫落,其中青光眼更會令失去的視力不能恢復。

余醫生說,介乎六歲至十二歲的小朋友,最容易因為環境因素而令到視力受損。如果出現近視,多會建議佩戴如漸進鏡的眼鏡,以控制眼軸再拉長。

兒童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眼球長期崩緊,減少用眼球遠看環境,容易令到兒童患上近視。
兒童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眼球長期崩緊,減少用眼球遠看環境,容易令到兒童患上近視。

保護兒童視力三個簡單方法

要保護子女視力,父母可以多加留意下列幾方面有沒有做到,包括:

1 小朋友需要充足睡眠,讓眼球有足夠休息;

2 使用電子產品時,最佳是每使用 20 分鐘便看一看遠景 20 秒,減低眼球負荷時間;

3 可以的話,每天一至兩小時在戶外看看遠景,又或者子女乘坐校車時,利用這個機會遠望,爭取眼球可以放鬆下來。

至於遠視及散光,情況相對近視而言並不普遍,以遠視為例,雖然兒童可能慢慢成長後會自行修正,但若度數突然增高而疏忽處理,同樣可以令到小朋友出現弱視。

眼科專科醫生余珊
眼科專科醫生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