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可空氣傳播 打風無關窗惹禍

根據風向估計,類鼻疽菌有可能由嘉頓山吹落去白田邨。
根據風向估計,類鼻疽菌有可能由嘉頓山吹落去白田邨。

奪命類鼻疽襲港多時,今年累計錄得43宗類鼻疽個案,理大聯同港大團隊有新發現!今年8至10月,團隊在深水埗採集20個空氣樣本,而在8月15日(即颱風木蘭襲港後第5天),在地盤附近一個空氣樣本,培植出類鼻疽菌,為首次證實在颱風後空氣中帶有存活的類鼻疽菌。團隊相信是次本港個案有機會屬吸入性傳播,但不能確定是否唯一導致爆發的傳播途徑,暫時亦未能確定源頭。因類鼻疽菌可透過空氣傳播,而長者的感染風險亦較大,團隊呼籲長期病患者要小心,在打風時應關好窗戶。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指出,為九龍西38宗類鼻疽個案及白田邨空氣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排序及比對,證實白田邨空氣樣本與深水埗個案基因相近,同屬一種全新的珠菌,定名為ST-1996,暫時只在本港找到。

料本港起碼有5獨立傳播群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林讚育亦稱,將九龍西個案菌株與全球其他地區的類鼻疽進行基因組對比,由核心基因建構的親緣關係樹中發現5個香港單系群,意味在港可能有至少5個獨立傳播,而ST-1996在眾多單系群中亦是最大的單系群。

ST-1996單系群包括自2016年起所匯報的29個病人,亦包括空氣樣本所培植得到的類鼻疽菌。此外,在10月於白田邨地盤採集了24個泥土樣本,有41.7%的樣本證實有類鼻疽菌,而16s rRNA宏因組測序顯示,類鼻疽菌佔泥土細菌種群中2%。ST-1996最早發現於2016年的深水埗個案,衞星圖像顯示,該地盤2016年還未動工,因此白田邨重建計劃第10期地盤並非最早源頭。

另外,在進行深水埗(嘉頓山及石硤尾公園)環境調查方面,環境樣本包括48個泥土樣本及17個污水樣本,當中有22.9%泥土樣本帶有類鼻疽菌,污水樣本皆無類鼻疽菌;而在嘉頓山的類鼻疽菌佔泥土細菌種群中的比例有3%,石硤尾公園則有0.6%。

蕭又稱,根據風向估計,類鼻疽菌有可能由嘉頓山吹落去白田邨。此外,他亦歸納出,本地類鼻疽存在季節性,很多個案都在颱風和暴雨後出現群集,而類鼻疽的爆發個案數字亦在3號或8號颱風信號生效當天較多。

深水埗植被減 土壤易被吹起

植被方面,蕭指出,2016年以來,深水埗的植被持續減少,約162,255平方米的植被面積消失。他引述有文獻指出,缺乏植被的土壤較鬆散,亦容易被吹起,當遇上大雨時,類鼻疽菌會從深層的土壤層向地表移動,鬆散的泥土容易氣溶膠化,並在颱風期間被強風進一步驅散。他建議政府可做更多有效措施,令泥土更堅固。

林讚育(右)稱,香港可能有至少5個獨立類鼻疽傳播,左為蕭傑恒。(黃仲民攝)
林讚育(右)稱,香港可能有至少5個獨立類鼻疽傳播,左為蕭傑恒。(黃仲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