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蘇拉|溫黛 1962 年襲港撞正9月1日 釀183死 多項紀錄未破 風暴潮重創沙田大埔|風災回顧

溫黛對本港造成廣泛破壞。在筲箕灣,大批小艇被沖到近岸,大量木材亦散落四周。(圖:政府檔案處)
溫黛對本港造成廣泛破壞。在筲箕灣,大批小艇被沖到近岸,大量木材亦散落四周。(圖:政府檔案處)

【Yahoo 新聞報道】超強颱風蘇拉(SAOLA)迫近本港,天文台今日(9 月 1 日)凌晨已經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天文台台長陳栢緯昨日(31 日)並在政府跨部門記者會表示,如果離岸及高地吹颶風,是有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強颱在 9 月 1 日襲港,令人想起 61 年前的今天 - 1962 年 9 月 1 日,溫黛(WANDA, 16W/1962)正面吹襲本港,當年的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溫黛成為了二戰後對本港破壞最大的颱風,造成 183 人死亡、當中近 130 人是因為風暴潮而喪生;另外溫黛造成 388 人受傷、108 人失蹤、72,000 人無家可歸。

另外,溫黛風力之強勁創下了 5 項紀錄,包括天文台錄得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達 133 公里、最高陣風每小時 259 公里,大老山最高陣風每小時 284 公里,天文台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hPa),至今仍未打破。溫黛亦是唯一令天文台持續風力達颶風程度的熱帶氣旋。溫黛吹襲本港之經過,《Yahoo 新聞》今日跟你一同回顧。

【風暴消息:颱風蘇拉|八號信號今日大部分時間維持 或有需要發十號波】

招商局碼頭東面的船隻
招商局碼頭東面的船隻 "Cronulla",經歷溫黛襲港後翻沉。(圖:政府檔案處)
溫黛襲港期間,市區都颳起狂風,一架車輛都被吹翻。(政府檔案處圖片)
溫黛襲港期間,市區都颳起狂風,一架車輛都被吹翻。(政府檔案處圖片)

溫黛是 1962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16 個命名的熱帶氣旋。8 月 27 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形成,位置距離本港超過 2,500 公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在 28 日將她升格為熱帶風暴,並且根據排序將她命名為「溫黛」(WANDA)。溫黛當時的移動方向相對一致,在到達呂宋海峽前,都是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8 月 30 日,溫黛以強颱風強度到達呂宋附近,而她當時並沒在呂宋島北部登陸而減弱,在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這有利於她保持強度以及稍後再進一步增強。根據 JTWC 的評估,溫黛在進入南海後仍在增強,1 分鐘最大風速為 95 海里(176 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 1962 年溫黛襲港後撰寫報告,並且記載了溫黛由西北太平洋移至廣東省的移動路徑。圖表可見,溫黛穿越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並未受到呂宋和台灣的陸地影響,因此未有減弱。溫黛最後在 9 月 1 日在香港以南掠過,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圖:香港天文台)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 1962 年溫黛襲港後撰寫報告,並且記載了溫黛由西北太平洋移至廣東省的移動路徑。圖表可見,溫黛穿越呂宋海峽中線進入南海,並未受到呂宋和台灣的陸地影響,因此未有減弱。溫黛最後在 9 月 1 日在香港以南掠過,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圖:香港天文台)
溫黛移動路徑圖(彩色版本)。這張圖表顯示了溫黛未生成為熱帶低氣壓和熱帶風暴之前,早在 8 月 22 日已經在西北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附近開始發展,並且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最後這股低氣壓在 8 月 27 日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並在 8 月 28 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溫黛。
溫黛移動路徑圖(彩色版本)。這張圖表顯示了溫黛未生成為熱帶低氣壓和熱帶風暴之前,早在 8 月 22 日已經在西北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附近開始發展,並且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最後這股低氣壓在 8 月 27 日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並在 8 月 28 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溫黛。

溫黛在 8 月 30 日進入本港 800 公里範圍。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晚上 7 時 45 分懸掛一號風球,其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 740 公里。溫黛短暫向西移動後,再繼續穩定地以時速 19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逐漸靠近廣東沿岸,8 月 31 日,天文台預計溫黛會在 9 月 1 日非常接近香港,在下午 4 時 10 分改掛三號風球;並在晚上 10 時 50 分改掛七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9 月 1 日凌晨 2 時,溫黛集結在香港東南約 190 公里,其時維港開始吹強風,至於離岸的橫瀾島已經吹烈風,天文台在凌晨 4 時 15 分改掛九號風球。2 小時後,溫黛集結在天文台東南約 90 公里,屬於正面吹襲本港,天文台在早上 6 時 15 分懸掛十號風球。9 時過後,溫黛位處於本港南部水域,在 9 時 50 分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 20 公里,香港受溫黛颶風圈籠罩,普遍吹東至東北颶風。11 時左右,溫黛風眼經過長洲,其時風勢一度平靜,之後轉吹東南颶風。溫黛穿越珠江口後,同日下午在新會與中山之間登陸,天文台在 2 時 15 分改掛六號風球,即等於現時的八號西南信號;晚上 7 時 05 分改掛三號風球。

當日,天文台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達到 133 公里,最高陣風風速達到 259 公里,最低氣壓達 953.2 百帕斯卡;至於大老山的最高陣風風速更達 284 公里,這四項紀錄一直由溫黛保持至今,尚未打破。

皇家香港天文台紀錄了溫黛襲港前後的氣壓轉變,顯示到 9 月 1 日正面吹襲本港期間,本港氣壓急跌,天文台錄到的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紀錄未被打破。
皇家香港天文台紀錄了溫黛襲港前後的氣壓轉變,顯示到 9 月 1 日正面吹襲本港期間,本港氣壓急跌,天文台錄到的最低氣壓 953.2 百帕斯卡,紀錄未被打破。

溫黛為香港帶來颶風,其移動路徑是箇中關鍵:溫黛正面吹襲本港時,一直處於本港以南;她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由橫瀾島移至長洲,本港長期處於溫黛的東邊,風勢較猛;另外加上溫黛的結構緊密,風力上升速度相當快,本港在短時間內就能吹起颶風。

溫黛襲港期間,亦為本港帶來嚴重傷亡和經濟損失,風暴潮正是主要原因。9 月 1 日早上,本港正值天文大潮,溫黛其時亦最接近本港;在新界東,強勁的東北颶風將海水捲入吐露港,加上天文大潮,令吐露港沿岸的沙田、馬料水和大埔完全被海水淹浸。根據紀錄,溫黛在吐露港帶來 3 米的風暴潮,吐露港當時水位達到海平基準面以上 5.03 米,是有史以來最高。

1962 年的沙田、大埔仍未發展成新市鎮,今日的城門河沿岸、林村河下游,當年盡是農田、鄉村。風暴潮的潮水湧入吐露港後,沙田、大埔兩地大量農田和房屋都被淹埋。根據統計,在大埔、沙田及沙頭角地區約 1,600 公頃稻田遭受海水淹沒。夏末的蔬菜,尤其是瓜類品種遭到嚴重破壞,約 700 公頃的菜田被海水淹沒。在沙田,約 3,000 家寮屋損毀;更甚的是,不少居民因為未能及時躲避風暴潮而喪生。根據資料,溫黛在本港造成 183 人死亡,當中 127 人是死於沙田、大埔的風暴潮。

溫黛襲港期間,沙田經歷風暴潮。據當年居民所述,他們一家人住在沙田郵政局的樓上,風暴潮的潮水曾經掩至郵局門口水牌「SHA TIN POST OFFICE」的 S 位置。(圖:香港天文台網頁截圖,由 Lee Pak Fun 提供)
溫黛襲港期間,沙田經歷風暴潮。據當年居民所述,他們一家人住在沙田郵政局的樓上,風暴潮的潮水曾經掩至郵局門口水牌「SHA TIN POST OFFICE」的 S 位置。(圖:香港天文台網頁截圖,由 Lee Pak Fun 提供)
溫黛帶來的風暴潮重創沙田。一艘漁船被風暴潮的潮水沖到內陸,在沙田戲院始停下,事後要由大批人員拖走。(政府檔案處圖片)
溫黛帶來的風暴潮重創沙田。一艘漁船被風暴潮的潮水沖到內陸,在沙田戲院始停下,事後要由大批人員拖走。(政府檔案處圖片)
溫黛襲港後,大埔的漁船都被沖上岸。(圖:政府檔案處)
溫黛襲港後,大埔的漁船都被沖上岸。(圖:政府檔案處)
船灣海白沙頭洲北面的船隻
船灣海白沙頭洲北面的船隻 "Ocean Venture" 在溫黛風災後擱淺。(圖:政府檔案處)

溫黛襲港距今已經 61 年,雖然現時社會發展和基建已經遠較當時完善,但當年的風災,時至今日仍有其參考價值:社會要嚴肅注意颱風以至風暴潮帶來的影響。

溫黛和現時襲港的蘇拉,預料亦有多個相同之處:首先,蘇拉的預測路徑顯示,她將會在香港以南近距離掠過,可能不足 30 公里,其颶風圈有機會覆蓋本港;另外,天文台估計蘇拉最接近本港時,會維持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強度,威力跟溫黛以至 2018 年的山竹相若。

第三,天文台估計蘇拉如果在香港以南掠過,會帶來嚴重風暴潮,目前已估計吐露港海水高度會在 9 月 1 日深夜接近 2 日午夜時份,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 5 米,有機會破溫黛的紀錄。因此,身處於低窪地區的市民,應該及早做好防水浸措施,必要時應該離開該處,到安全地方暫避。

【參考資料】

香港天文台 - Typhoon Wanda August 27 to September 2, 1962

香港天文台 - 徵集歷史颱風資料 - 颱風溫黛

政府檔案處 - 一九六二年颱風溫黛造成的船舶失事及其他破壞

【相關報道】

颱風蘇拉|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明日改發八號 未用「考慮」字眼情況罕見|不斷更新

颱風蘇拉|市民打風前夕趕買餸 菜架肉架掃光 菜心加價五成

【延伸閱讀】

【過去現.在未來】超級颱風「山竹」襲港

僱員補償修訂條例即日生效 極端天氣上下班受保障

打風吹爆屋企玻璃 保險賠唔賠|火險保險|家居保險

打風都要WFH?幾點落波要返工?勞工處守則咁樣講⋯

颱風又到!重溫香港人超強返工意志

颱風蘇拉丨回顧香港颱風之最

颱風蘇拉丨玻璃窗打風貼膠紙會更危險?邊款打風膠紙係首選? 附膠紙漬清除最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