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醃菜伴染血人皮 搵命較飛

本港銷售的酸菜及梅菜等菜產品,部分並無包裝或冷藏。
本港銷售的酸菜及梅菜等菜產品,部分並無包裝或冷藏。

本港天氣漸漸炎熱,不論刺激味蕾的酸菜魚,抑或傳統梅菜蒸肉餅都是港人愛吃佳餚,惟內地早前爆出「光腳踩」酸菜,「手拿煙」並在土坑醃菜等消息後,令港人「聞醃菜色變」。本港市面銷售的醃菜製品大多來自內地,本報記者早前隨機到街市及地舖,購買6個散裝酸菜及梅菜樣本,並交由專家化驗其衞生程度、防腐劑及腸病毒含量。結果全部樣本都在顯微鏡下發現人類皮屑,更驚現疑似染血人皮,最誇張的樣本每立方毫米有達130片皮屑,進食如搵命較飛。另外,有3個樣本防腐劑二氧化硫含量超標,最多超標近2.5倍,亦有5個樣本驗出含腸病毒,醫生指感染腸病毒嚴重者可引發腦炎、腦膜炎及心肌炎等。

記者早前分別到將軍澳、深水埗及粉嶺的街市及地舖,購買酸菜及梅菜樣本各3個,價錢由5元至10元不等,這些醃菜都屬散裝,亦無冷藏,置於室溫下販賣。記者詢問店家酸菜是否需要清洗或浸泡才烹煮,有店員稱售賣時已清洗,可直接放進鍋中煮酸菜魚,亦有店員指酸菜極多沙石,建議先浸泡。

人手處理酸菜充滿風味,有人即買即煮即食,惟酸菜的醃料對人類皮膚起刺激作用,或會導致脫皮。為測試各醃菜樣本是否真的存在人類皮屑,專家將各樣本切成碎片,再抽取5克樣本,然後放入同等分量溶液將之溶開,加入專門染出皮屑的試劑,再放在血細胞計數板(hemocytometer)並固定在一個一立方毫米的容器內,再點算當中的皮屑數量,實驗會重複做5次並計算平均數。

最多皮屑樣本 每立方毫米130片

顯微鏡下各樣本都發現疑似皮屑(詳見表1),最誇張的為購自深水埗一街市的酸菜(樣本三),每立方毫米有130片皮屑,密密麻麻擠滿了每一寸空間;在粉嶺一街市購買的梅菜(樣本六),亦有多達122片皮屑,最嚇人的是其中一片染成紅色,疑為接觸者有傷口脫下的紅皮,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防腐劑含量 有樣本超標近2.5倍

醃製品會使用防腐劑,《食物內防腐劑規例》(第132BD章)亦列明哪些防腐劑獲准在食物使用及其在指明食物中的最高含量。檢測中,所有樣本都被驗出含防腐劑二氧化硫,其法律容許上限為100ppm,結果有一半樣本超標,在將軍澳一街市購買的酸菜超標近2.5倍。至於樣本二及樣本五就輕微超標,其餘樣本含量相對較少。而食安中心亦曾於2019年驗出一個包裝酸菜樣本二氧化硫含量達145ppm,已指令將受影響批次產品停售。

含腸病毒 腹瀉嘔吐損神經系統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各樣本的病菌含量,今次測試只針對腸病毒,結果發現除樣本一外,其餘樣本都被驗出腸病毒,由8,900至逾45.8萬菌落形成單位不等。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姚志謙指出,腸病毒患者會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嚴重時可引致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併發症,包括腦炎、腦膜炎及心肌炎等。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兼職科學講師梁浩文博士指,製作過程經過很多人手醃製,不排除過程中無戴手套直接接觸食物,而這些醃製品的酸性或鹽等物質會令到皮屑脫落,融入醃菜裏,由於體積極微細,肉眼難以察覺,而紅色的物質有可能為傷口脫下的皮屑,故建議購買此類食材時不應直接食用,先清洗及浸泡約半小時,並徹底煮熟才進食。

食安中心表示,由2022年至今年3月,食安中心共抽取超過1,100個醃製蔬菜樣本作化學(包括金屬雜質、染色料)及防腐劑(如二氧化硫及苯甲酸等)及微生物測試,除一個預先包裝醃製大頭菜樣本違反食物標籤規例(未有在食物標籤標示致敏物二氧化硫)外,其餘樣本通過檢測,整體合格率超過99.9%。記者林建平

梅菜樣本六發現的皮屑量為眾樣本中次高,更出現疑似染血皮屑。
梅菜樣本六發現的皮屑量為眾樣本中次高,更出現疑似染血皮屑。
各醃菜樣本檢測結果(表1)
各醃菜樣本檢測結果(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