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港人過去數年飽受疫情困擾身心,隨著疫情放緩,加上終有機會出外旅遊放風減壓,心理及精神健康料將續有改善。「香港開心D」平台昨公布2022年香港開心指數,今年整體分數為6.59(10分滿分),創近5年新高。雖然整體開心指數回升,調查同時指出,有32%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抑鬱,較前年急升近三成,有輕度抑鬱症狀的亦佔23%,即平均每兩名港人就有1人感到抑鬱。

和富社會企業委託東華護理學院於8月中,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147人,以10分為滿,今年港人開心指數為6.59分,較去年略升0.15分,更超越2018年的6.54分。按年齡劃分,12至18歲分數最低,僅錄5.93分,55歲或以上則最高分,達7.16分。影響港人開心與否,涉及內在心理因素、外在環境滿意程度、精神健康及社會幸福感4大關鍵。個人內在方面,港人今年的「心理資本」例如關愛及堅毅等,均見升幅;調查又發現,受訪者學歷及收入愈高,愈覺得自己有能力貢獻社會,社會幸福感愈高。

港人對外在環境滿意程度方面,分數亦按年上升,由去年的5.11分升至今年的5.26分。居住環境、自然環境及宗教共融,位列高分三甲,分別錄得5.95分、5.88分及5.81分。雖然港人對政治及社會狀況、政府施政、香港整體經濟狀況以及信任政府處事的滿意程度,已回復反修例風波前的水平,但仍屬眾多範疇中最低分,分別得分為4.69、4.55、4.69、4.48。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認為,數據結果寫實和合理地反映社會現象,指現時疫情開始受控,旅遊及飲食業見曙光,社會漸漸回復常態,令各相關的指數逐步上升相當合理。

青年人最不開心

縱然整體快樂指數有所回升,港人的抑鬱情緒症狀仍然嚴重,更由2020年起連續3年上升,32%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症狀,另有23%受訪者有輕度抑鬱症狀,即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比去年升7.9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以往12至18歲的青少年均比成年人開心,相反今年分數竟然最低,只有5.93分。林清估計,受疫情影響,兒童及青少年上學的機會較少,社交次數亦隨之減少,加上現時陸續開始恢復實體課,學生需要重新適應學習環境及進度,該組別學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轉變。此外,45至54歲的受訪者亦是首次錄得比較年輕的年齡層不開心,分數由6.65分降至6.36分。

影響開心的因素很多,林清表示,「香港人對自己好嚴格,做事要求高,對別人更加嚴格。」呼籲港人重點培養關愛、尊重和自我控制去面對外在環境因素和提升個人開心程度。

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第五波疫情逾三分一長者受情緒困擾

另外,有調查發現,在第五波疫情下逾三分一長者受情緒困擾。港大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在第二季訪問近5,000名6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三成半人表示自己或親友曾染疫。調查發現,長者在疫情期間抗疫力強,近半數表示不擔心疫情,較多人認為壓力來源是若染疫會連累家人,同時有逾三分一長者表示曾受情緒困擾,感到抑鬱、焦慮或孤獨感。與兩年前的同類調查結果比較,第五波疫情下具抑鬱和焦慮風險的長者比率均大幅提升。團隊指出,長時間的社區隔離影響長者精神健康,建議家人及鄰舍多關心長者,當局也應加強長者地區輔導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協調主任張燕琳表示,部分長者疫情期間接收到的資訊有限,即使疫情已經放緩,但仍十分擔心外出,導致欠缺社交活動,容易情緒困擾及影響身心健康。張燕琳鼓勵長者可訂立日程表,每天在家做簡單運動,有助防止讓跌入徬徨、百無聊賴的情緒中;亦可在人流較少的情況下,落街或到老人中心逛逛,轉換環境和心情。她又鼓勵長者學習數碼科技,如學習用Zoom參加活動、用視像聯絡親友等,以擴闊他們的世界。不過,她指出有部分比較「精叻」的長者,因接觸過多防疫資訊而產生焦慮,如擔心自己染疫,亦憂慮家人是否獲足夠支援,甚至有長者為要上學的孫兒排隊取免費快測包﹐因而情緒受困。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342301?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