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棨諾醫生:跨性別人士身份證案 遲來的公義

【作者:亞洲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主席 麥棨諾醫生】

多年來,筆者診症及評估過無數對自己性別有疑惑的人士,對於跨性別人士於終審法院上訴得直,不再需要完成「全套」的變性手術,而得以合法改變身份證上的性別,著實為他們感到高興,但亦有一種唏噓感,因為這是遲來的公義。

對於相關的訴求,其實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自 2008 年起已有不少聲音提倡修法,政府亦曾成立跨部門小組,保安局聯同律政司、當時的食衞局專門檢視性別立法程序,筆者亦曾獲邀擔任小組醫學顧問之一,但最終不了了之。由於跨仔(即女跨男)重置陰莖的手術有相當的風險,而且複雜性極高,非常依賴整型外科醫生的臨床床經驗。

手術證明性別是本末倒置

性別認同是一種心理上的問題,若要手術去證明自己的性別,是本末倒置。

很多人問,重置陰莖手術有多複雜?其實重置一個新的陰莖,須符合各種功能,包括排尿、勃起進行性行為,更需要避免尿道受感染、或手術後遺症,而導致尿道收窄而纖維化。自 80 年代起,成功個案並不多,對於重置手術感到滿意的人亦寥寥可數,但卻沒聽他們說過半句怨言,原因是能夠成為自己理想性別的象徵而已。

加上本地醫療系統一向漠視這一小撮求診人士的需要,所以香港並無系統性紀錄相關併發症及成功率,對於改善手術技術及研究是一大阻礙。

當大家都在關注變性手術時,其實我們不知不覺間已被這議題轉移了視線,筆者認為大眾更應關注性別不安這個根本性問題。性別不安症的困擾,是屬於專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的專業範疇,要擁有相當的專業去評估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因應患者需要,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荷爾蒙治療或外科手術。

LGBTQ 新聞專輯|閃耀多元光采

是否需要變性由精神科醫生判斷

因應患者情況去判斷解決的方法,才是最適切的幫忙,若需硬性規定所有患者需進行「全套手術」,方能變性,是倒果為因,本末倒置。每一個個案是否需要變性,令患者感覺最佳,是精神科醫生的責任,亦需患者參與深思熟慮的討論,經過反覆討論後,精神科醫生才會推薦患者進行手術。

外科醫生的角色,只是基於精神科醫生的診斷評估而去執行手術,所以是若要完成「全套」手術方可變性,是倒果為因。

當精神科醫生判斷個案需要達到變性,基本上只要達到基本要求,即失去與生俱來本身性別生殖能力即可,例如女性移除了乳房、子宮及卵巢,並將陰道封起,移除了女性的性徵。無論當事人是否擁有新性別的性器官,其實不再重要。

所以筆者希望藉此文章帶給大眾一個訊息,不要再用非黑即白的條件,或性徵去定義一個人的性別;一個人的性別是基於精神上的自我認同,這一點亦只需要精神科醫生的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