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評估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助及早預防
由港大醫學院研發的華人個人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P-CARDIAC),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快速為華人評估10年內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研究團隊將開展HEARTWISE大型研究,評估P-CARDIAC在香港臨床環境中使用的成效,期望可納入公院臨床常規應用。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教授姚啟恒表示,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在本港主要死因之中排第三及第四,若合併計算更進佔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年齡愈高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愈高;加上香港人口愈趨高齡化,可預計高風險人士愈來愈多。」
減低25%死亡率
如果能夠在心腦血管疾病管理做好預測與預防,將有助減低相關死亡率25%。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認為,「有效的風險評估工具,能夠及早識別高風險患者加以介入,並作出個人化管理,讓患者更清楚自己的風險狀況,增加治療依從性,醫療資源亦得以重新分配,用得其所。」
預測10年患病風險
P-CARDIAC便是首個由人工智能驅動、基於大數據的預測模型,準確預測華人的心腦血管病風險。徐詩鈴解釋,「P-CARDIAC利用醫管局2006年至今的數據,透過超過120種參數包括年齡、身體質量指數、藥物處方資料、血壓、糖化血色素、膽固醇、門診使用紀錄等,可以快速評估並預測患者在10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更可形象化地表達,如使用某些藥物之後,能夠將患病風險延遲多久,藉此讓醫護人員與患者討論後續的疾病管理。」
HEARTWISE臨床研究
為了解P-CARDIAC系統在臨床應用能否符合環境所需、於人力資源及成本上是否更有成本效益,研究團隊將作出HEARTWISE臨床研究,現從6間公立醫院招募多於3,000名病人,首先利用P-CARDIAC為患者計算風險評分,評估系統的準確度及分辨潛在預警訊號;將系統風險評分與醫護人員臨床判斷作比較,並為不同程度的病情制訂明確的風險門檻值;而病情穩定的參加者,將分兩組,對比標準護理及藥劑師主導服務(減少見醫生次數,加插藥劑師諮詢)的治療效果。若本身是18至80歲、曾有心腦血管事件,並於內科或心臟科專科門診跟進,而有興趣參與研究,可致電3917 6643或電郵至pcardiac@hku.hk向港大護理學院研究團隊查詢。
及早找出高風險人士
徐詩鈴續指,早前P-CARDIAC在地區康健中心作出由藥劑師主導的先導研究,發現八成患者對疾病的風險了解更多,也提高藥物使用率;過半數服務提供者也認為P-CARDIAC有助提供藥物教育,及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姚啟恒希望HEARTWISE研究完成後,有助P-CARDIAC納入常規臨床應用,篩選出高風險人群,有效作出預防和管理,減低患病風險。「將來亦有望用於亞洲他地區,減低發病率。」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ai評估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助及早預防/490473?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