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老年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之一,與腦退化症不同,臨床上是以肢體不自主抖動、運動遲緩、肌肉關節僵硬和姿勢障礙為主要特徵,患者亦多伴有失眠、大便秘結、胃口不佳、唾液分泌過多等症狀,到了後期常因無法行走而致臥床不起,並常合併患有腦退化症。

西醫學認為,本病的主要病變是在腦部的黑質及紋狀體,與多巴胺的大幅度減少有密切關係。治療上,目前主要分為藥物和手術治療兩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1‭. ‬左旋多巴 類(Levodopa);2‭.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Dopamine‭ ‬agonist);3‭.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MAO-B Inhibitor);4‭. ‬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抑制劑類(COMT Inhibitor);‭ ‬5‭. ‬抗膽鹼能劑類(anticholinergics);6‭. ‬抗穀氨酸劑類等。手術治療近年來以深層腦部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的成效較爲明顯,但由於手術費用昂貴及其他種種原因,目前在香港暫未普及。

而在中醫學則認為,本病的產生多由於年老腎虛,勞傷過度,脾胃受損,氣虛不運,痰濕內阻;或情志失調,氣滯血瘀;或慢性中毒,濕毒內盛;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而發病。病理性質總屬「本虛標實」,初期多屬氣滯血瘀,痰濕內蘊;病久則肝腎陰虛,氣血陰陽俱虛‭ ‬。治療上,視乎病者不同情況,初期多屬標實,治宜滌痰開竅,活血祛瘀,舒筋通絡;後期多以本虛爲主,治宜滋補肝腎,柔筋熄風,安神寧志。常用的治療柏金遜症的中藥方劑有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菖芩溫膽湯、定振丸、導痰湯、天麻四蟲飲和地黃飲子等等。

由於本病在西藥的治療上有一定的副作用,早期一般也不主張過早用藥,故可考慮早期以中醫藥介入,以調節患者機體的陰陽平衡、氣血運行,一來可能緩減病情,二來亦可彌補西藥「多巴節省策略」所帶來的早期治療空白。此外,若中藥與西藥聯合應用,更能提高本病的治療效果,協助控制一些非運動障礙之症狀。

柏金遜症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並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祝願中西醫學專家能攜手共同努力,早日研發出有效的防治方法與藥物,以緩減病人的痛苦及不便。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教學部副教授李敏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