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實測 省時惟難核實數據 大學教授倡善用而非全禁 重學習過程多於結果

【Now新聞台】人工智能系統ChatGPT應用引起爭議,有大學教授認為學生應善用省卻的時間提升其他能力,老師亦要設計一些ChatGPT不能完成的題目,考核學生真正能力。

到底使用人工智能做功課會有何不同?這一天我們請來兩位大學生,與我們做個實測。Joseph抽中可以使用ChatGPT幫忙,Jimmy就無這機會。他們要用30分鐘設計三堂,每堂一小時的教學策略。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Jimmy:「有少許不習慣,因為最近做很多匯報都用ChatGPT。」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Joseph:「如果是很科學性的數據,很難一時三刻知道有否錯。」

用ChatGPT的Joseph匯報時文字比較多,亦較為著重格式;而沒有使用的Jimmy,就以圖像解說為主。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黃岳永:「我們更加想知你如何使用(ChatGPT),不是量度結果而是量度過程。將來老實說,電腦1分鐘便可完成,即使我給你30分鐘,你都是1分鐘完成。但當你如果1分鐘便可以找到某些資料,你可否用29分鐘的時間,將這些資料變成一些啟發,做一些更多好的表達方式。圖像、啟發,各樣做得更好,那便把自己的分數、能力、理解更為提升。」

洪為民去年加入城市大學出任商學院客座教授,資訊科技界出身的他亦認為未來教學,需要著重學生的創作和理解。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洪為民:「他有能力不用ChatGPT就做到出來,但當他出去工作,原來ChatGPT已經做到,他便沒有可僱性。老師要想多一點有沒有題目,是ChatGPT做不到。第二,即使做到,有沒有一些能測試學生如何應用?要求是不同了。」

他又建議大學不要禁止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科技,但要規定如果用了則要標明,方便老師評分時參考。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