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Cyber-shot DSC-RX1 評測後篇


在看過我們深入檢視過 RX1 的外在與操控表現的前篇之後,接著進入的就是本次評測深入測試機身性能、感光度比較與鏡頭畫質等表現的後篇了。在這部擁有全幅規格而且與 RX100 同樣掛上 Zeiss 招牌的「Cyber-shot」上,其實很能強烈地感受到 Zeiss 這次應該參與了許多決定這部數位相機取向的決策;或換個角度說,在電子性能上與擁有優異資源的 Sony 在這部相機上,也許也因為 RX1 其獨特的市場定位而在消費面似乎有些許的讓步?這方面的討論我們也將在這次評測的結論中也會予以探討,希望各位也可以在按下繼續閱讀之後,可以跟一起聊聊觀看完整篇後對於這部全幅消費機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觀。


章節選單



功能特點 / 拍攝小祕訣


在規格上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雖然 RX1 的感度可以到 102,400 的境界,但需要以使用「多框除噪」為前提,所以在一般的使用狀況而言,最高的僅有 ISO 25,600(是說,也滿多的了啦)。拍攝的比例上可以選擇 16:9 或者是原生的 3:2 使用,也支援不影響解析度的清晰影像縮放功能 -- 一般的數位變焦也是有的,且能放在 C 鍵等自定按鈕中作為快速啓用之用。


錄影規格的部分,可以隨時按下錄影鈕開始錄影(也能選擇關閉以避免誤觸),如果想要擁有手動曝光的選項則是要將模式轉盤轉到錄影模式,然後再進 FN 選單選擇曝光模式來使用 -- 總覺得如果能夠直接在各種曝光模式下,就能以該模式進行拍攝是不是要來的簡單些?跟 NEX-6 一樣,特別獨立出來的實體 AEL 鈕也能在錄影用來固定曝光,而如果常常會需要用到高流量錄影的人,則是可能要注意一下 RX1 所能支援的記憶卡最低可是要高於 Class 4 以上的喔。

目前看來 RX1 最致命的缺點,應該就是少了其他 Sony 機種的 SteadyShot 防手震功能了吧(價位?嗯...沈默)-- 正確地說,是「光學」防手震功能。在錄影的時候它依然可以支援電子防手震的功能,但是焦段將會有所增加(16:9 為 44mm;4:3 為 48mm),這應該不難理解,簡單地說他就是把畫面邊緣的畫質做了些裁切來提供穩定效果。


在前篇的時候,我們提到過光圈在拍攝時可以預覽景深的「特色」,但 RX1 不論在鏡頭亦或是介面上都沒有給予我們景深尺範圍的資訊,其實是有點可惜的,不過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超焦距的使用需求啦,但是筆者自己是真的非常喜歡這種功能囉。由於鏡間快門的關係,RX1 的最快快門也會因為光圈的大小而有所差異。其在最大光圈 f/2.0 時的最快快門速度可達 1/2000 秒;次個區段 f/4.0 - 5.0 則可以提升至 1/3200 的境界;至於什麼時候可以用到 RX1 在規格帳面上的最大快門速度?根據我們實測,則是會在 f/5.6 之後都能採用 1/4000 的最高快門。喜歡用大光圈在大太陽下拍攝的朋友,看來可能需要準備一塊 49mm 的 ND 減光鏡來拍攝了(RX1 無內建 ND 鏡)。


說到配件,Sony 原廠其實為了 RX1 準備了很多專用配件,像是復古味十足的專用遮光罩 LHP-1 -- 儘管根據我們的測試,RX1 的抗耀光能力還不賴啦,但這有時候是一種感覺問題(XD);既然原廠準備了跟 Alpha 相同的速控顯示頁面,所以專用的電子觀景窗(FDA-EV1MK)與光學式的觀景窗(FDA-V1K)自然是不會少的 -- 題外話,不愧是蔡司,OVF 的竟然定價比 EVF 還高,而相信在幾個原廠裝備全副武裝之後,應該可以比較減少自己被當成 NEX 機型的狀況發生(這次拿去電腦展拍 SG 很容易就被無視...Orz)。


剛入手此機的朋友,也許會跟小編一樣苦苦找不到關閉聲音的選項,而不斷地為那有點難聽的電子快門聲感到困擾(還是只有我有這種困擾...orz),加上 RX1 的揚聲器位於機身的底部,所以如果想要遮蔽聲音的輸出,拍照的姿勢就會變得很怪... 不過最後終究還是找到了。他在選單內的選項其實是「音頻訊號」,不過,使用 Alpha 系統的朋友應該早就知道這個選項就是了(但也許不見得會去關它,畢竟 DSLT 比較有實體的快門聲)。

在操作方面整體而言比較不能適應的還是近拍的切換使用方式,除了需要習慣一下那個 0.3m ~ 0.35m 的距離切換時機外,這個近拍的機能其實並不是一個 On / Off 的開關功能,而是用旋轉去推動實體鏡組達成縮短近拍距離的目的,所以只要不小心誤觸到,這顆鏡頭便失去了無限遠的對焦能力。雖說螢幕此時會閃爍著 Macro 的字樣,加上這個近拍環原本就有點小,所以還滿常會因此誤轉到對焦環呢。


也許是參考過 RX100 使用者的意見,RX1 上電子對焦環對轉動速度的反應真的是相當大 -- 快速旋轉的話螢幕上的對焦距離顯示便會快速地移動;慢慢轉的話也能提供非常精細的調整行程。整體而言這樣的設計對於「拍照」肯定是相當不錯的,但小編發現 RX1 在錄影時,手動對焦功能就略顯乏力了,基本上做為焦點微調是還不錯的,但若是喜歡使用從迷焦到準焦運鏡效果的朋友,就可能需要「用力快速」轉個三四次才能到位 -- 重點是如果你不想要造成震動而慢慢轉的話,那對焦行程的速度可是會讓人有點失去耐性呢。


小結

整理一下 RX1 在外在表現上的綜合優缺點感想,優點方面應該很明顯,這部全幅相機其最大優勢就是那塊感光元件,當然還有那高(價)階機身所理所當然應具備的超高質感與手感 -- 其實這邊還有一個裏.優勢,就是鏡間快門所帶來的超高閃燈同步速度。

除此之外,他在外接功能上也不馬虎,除了可以藉由閃燈接點帶來的各種外接裝置支援度外,也能提供供電式的外接麥克風連接的能力,但筆者試著將 Canon 的閃燈接在其上,卻發現好像因為厚度的關係而沒辦法完全插入,導致閃燈擊發也無法完成(外接麥克風則是底座跟模式轉盤會有點過於接近),有趣的是,自己手上的閃燈觸發器倒是可以正常裝入沒問題。

豐富的自定按鈕、專用的 AEL 與轉盤都能給予拍攝者直覺的手動操控功能。Sony 耕耘許久的清晰縮放功能也在此次的定焦固定式相機上為需要應急的使用者派上很大用場 -- 全景接圖功能就更別說了,35mm 的廣度透過此功能可說是幫忙拍攝者在廣角的需求上得到救贖。

身為極高階的定焦 DC,最容易被攻擊的應該就是相對比較不便利的定焦規格了,但想必這點想必應該是在體型、畫質、景深表現等考量下才設計出來的產品。不過就現下的市場而言,RX1 也沒有太多競爭對手就是了(高感度、景深表現方面啦,但畫質好像還是很難贏過 Sigma 的 X3 感測器),尤其是機身體積這點。RX1 另一點比較令人在意的部分,還是缺少光學防手震。對此,筆者自己是猜測應該是因為這次 Zeiss 插手較多的關係,所以... 這應該就是畫質跟機身性能的再一次拉扯了。

其餘令人比較不習慣的小地方,則是像 RX1 的開關與模式轉盤的緊度有點過緊、環景拍攝不能直接用轉盤改變方向(這點 NEX 可以)、錄影只能選擇連續自動對焦且看不到對焦點等,都是一些也許可以在後續透過韌體改進之處。喔... 還有一點是,儘管 RX1 可以用行動電源進行充電,但卻不開放邊充電邊拍的功能真的有點麻煩,畢竟它的續航力還是不太堪用,看來某種程度是逼人一定得要多買幾顆電池了 -- 但沒有專用充電器的狀況下,如果出外旅遊,每天晚上不知道充電要等多久哩。

簡單地說,暫時先拋開畫質不談(下段就是畫質的測試了),RX1 不論在電子機能與傳統的光學表現方面都有著極為平衡的整體表現。看來近年來 Sony 與 Zeiss 的不斷合作下,已經漸漸地產出越來越能滿足各種消費層級的產品了 -- 至於 RX1 是哪級?自然就是更為追求畫質的攝影玩家囉(價位上難道看不出來嗎?歪頭)。但都到這個價位了,為什麼沒有新一代 NEX 的 Wi-Fi 智慧型功能或是 GPS 衛星定位配備?就不得而知了。


實拍測試

聽了這麼多對機身的敘述,究竟它拍出來的照片是否能與操控一樣強悍應該是大部分人最感到興趣的部分。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進入來看看這次筆者帶著 RX1 所實拍出來的成果吧。本文後也有針對包括室內室外的各感度測試以及鏡頭的各項測試(畫質、變形、景深變化、星芒程度等)。

實拍


EXIF:f/2.0、1/80 sec、ISO 500、自動白平衡、NR 弱


全幅的規格,通常一拿到手就是光圈大開,直接來淺景深一下,這張照片令筆者感到驚艷的是,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是光圈全開的狀況下,RX1 的解像力依然十分優異,開放光圈可用這點真的讓拍攝的自由度強大很多。而且背景的虛化表現也非常不錯。


EXIF:f/5.6、1/160 sec、ISO 400、自動白平衡


紫色的表現應該是許多數位相機的罩門之一,而儘管 RX1 的自動白平衡下並沒有特別討喜的色彩表現,但是在標準的色彩風格之下,它的顏色基本上算是相當精準 -- 雖說在筆者的評測期間,RX1 的 AWB 偶爾還是會有點偏冷,但這點 RX1 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或需求做白平衡偏移進行,或者是直接用灰卡進行修正即可得到不錯的顏色表現。


直到借測的最後一天... 小編才遇到了令人心情舒暢的大太陽。在陽光充足的狀況下 RX1 的表現更是一點都不令人擔心。但總覺得以 RX1 這種固定式鏡頭的先天優勢而言應該要更好才是,不過這也許只是筆者一廂情願的期待心態而已吧,事實上,RX1 的整體表現是非常強悍的,緊接在後的各感度測試中也能看到它在穩定環境下時的表現如何。


EXIF:f/4.0、1/640 sec、ISO 100、自動白平衡


再度回到陰天...orz(沒辦法,真的是每天都下雨)。稍微縮了一下光圈看看解像力是否可以獲得長足的進步,事實上 f/4.0 在 RX1 上算是相當適合用來拍攝的光圈值,基本上在畫質獲得增進的狀況下,也能讓景深保持一定的虛化表現。這點非全幅機型也許就需要靠更長焦段或更大光圈的鏡頭才能得到相同的表現 -- 不過如果畫質又要一樣好的話,整體下來花的錢肯定也不會太便宜的,而這也是 RX1 的價值所在。


EXIF:f/5.6、1/80 sec、ISO 640、自動白平衡


再把光圈縮了一級後,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在高光的部分有點泛紫的錯覺,又或者該說是有點色散的狀況發生,但這樣的狀況其實算是非常非常輕微了,不過大家如果有認真看我們的樣本影片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在沒有機內修正「罩」的情況下,紫光其實還是有機會出現的,所以該開的鏡頭修正功能還是開著比較保險一些囉。


EXIF:f/4.0、1/80 sec、ISO 640、自動白平衡、NR 弱


RX1 在靜物的描寫力上也十分強悍,但有機會入手的朋友真的需要非常注意拍攝靜物的景深是否足夠,不然若是都以開放光圈拍攝,除了解像力並沒有發揮得十分完全外,常常會連物體的全貌都被埋沒在淺景深之中難窺全貌囉。


EXIF:f/2.0、1/60 sec、ISO 6400、自動白平衡、NR 弱


夜間的拍攝時 RX1 優異的高感度表現真的令人感到相當安心,基本上在 ISO 6400 之前都很難讓人在縮圖的狀況下察覺到什麼太令人難以接受的雜點,而且自動白平衡也將現場的氣氛保留的相當不錯,雖說解像力比起 ISO 1600 之前可說是大幅下降,不過這樣的表現已經算是非常可用了呢。


EXIF:f/2.0、1/60 sec、ISO 6400、自動白平衡、NR 弱


金屬的質感在低感度的狀況下時就已經算是非常難表現的題材了,但 RX1 在逼近筆者可接受的臨界點的 ISO 6400 時的比現倒算是可圈可點,雖說在高感度下真的給它一個 100% 的裁切會覺得有些強人所難,但要知道,這可是 ISO 6400 耶,配上 f/2.0 的鏡頭,拍起來真的是相當地隨心所欲。


EXIF:f/2.0、1/80 sec、ISO 2000、自動白平衡、NR 弱


用 RX1 可以拍寵物之類的動態題材嗎?嗯... 經過驗證,真的是拍起來有點痛苦啊啊啊...orz,總而言之,既然就連 Sony 官方都把 AF-C 給拿掉了,自然是有某些深意存在著的(摸鬍子)。這張千辛萬苦拍到的兔子照片,其實對焦也只是對到鼻子的地方而已 -- 是的,兔子的鼻子在那邊,嘴巴在下面 -- 不過,RX1 超靜音的快門聲與反應極快的快門遲滯都對於寵物拍攝都有很大的幫助就是了。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除了景深很淺之外,還有那個近拍對焦環機制對於拍攝小動物其實更容易讓拍攝者在切換與不切換之間陷入窘境呢(別,別跑啊~)。

食物


EXIF:f/5.6、1/80 sec、ISO 5000、自動白平衡、NR 弱


接著來看看 RX1 拍攝美食的樣本照片吧!台灣很多有氣氛的餐廳燈光都弄得有點昏暗,所以對於很喜歡拍攝自己餐點寫食記部落格的朋友,手上相機在高感度下的表現好壞就變的非常重要啦。而就 RX1 在上面的實拍表現而言,相信這項任務對這部相機而言並非難事,以下就讓我們接連看幾張評測期間所拍攝的食物照吧。


EXIF:f/2.0、1/80 sec、ISO 5000、自動白平衡、NR 弱



EXIF:f/2.0、1/80 sec、ISO 4000、自動白平衡、NR 弱


景深表現


EXIF:f/2.0、1/80 sec、ISO 400、自動白平衡


優異的立體感肯定是許多人會考慮全幅相機的最大吸引點之一,而 Sony 的 RX1 則是用更小巧的機身實現了這種可能,基本上在許多場景之下,其感光元件的尺寸加上 f/2.0 的 35mm 焦段鏡頭,已經可以輕鬆營造出其他小尺寸感光元件數位相機所無法達成的淺景深拍攝表現了。而且透過大光圈的拍攝,也比較可以用更快的快門速度,來彌補 RX1 沒有光學防手震的缺憾 -- 在此,我們也可以觀察出其實 RX1 會主動將自動曝光時的快門速度盡量保持在 1/80 sec 以上,這樣的確是比較能確保影像品質。


EXIF:f/2.0、1/125 sec、ISO 100、自動白平衡


EXIF:f/2.0、1/640 sec、ISO 100、自動白平衡



EXIF:f/2.0、1/60 sec、ISO 2500、自動白平衡、NR 弱



EXIF:f/2.0、1/80、ISO 1250、自動白平衡、NR 弱


人像實拍


EXIF:f/2.0、1/125 sec、ISO 800、自動白平衡


這次評測期間剛好適逢台灣的電腦展期間,所以共襄盛舉自然是在所難免,也趁此機會試了一下 RX1 拍攝人像的表現。事實上,若是你開啓了臉孔對焦的功能的話,在展場混亂到不行的環境下真的非常好用。因為透過臉孔對焦,它也會主動地針對人物臉部進行曝光補償,而且白平衡也有些許的變動偏移,整體而言色調曝光等相機都能幫你決定好,再搭配上高速連拍,基本上在數位的優勢下透過連拍亂打要有幾張不錯的照片其實並不會太困難 -- 其實困難的點是在要怎麼讓 SG 注視你這台小相機...orz。


EXIF:f/2.8、1/200 sec、ISO 1600、自動白平衡



EXIF:f/2.8、1/200 sec、ISO 1600、自動白平衡



EXIF:f/5.6、1/80、ISO 1600、自動白平衡


特色濾鏡


EXIF:f/5.6、1/80 sec、ISO 100、自動白平衡、豐富黑白色調


數位影像對於黑白照片的處理方式多是直接去除飽和度來達成,但這樣的方式對於以往喜好使用底片拍攝黑白照片的朋友應該是難以接受,畢竟將所有感測點用於感測黑白所帶來的綿密色階表現應該是許多人為之著迷的特色之一。對此,透過多張連拍合成的「豐富黑白色調」功能,則是可以帶來更豐富的影像細節。

下面另一張照片則是使用 Sony 許多數位相機都具備的全景模式進行拍攝的照片,基本上其表現就跟其它機種一樣好用,不過說真的在 RX1 上就得要十分注意「景深」的問題了 -- 常常對焦對在近物,變成全景整張都是淺景深的照片(這倒也算是種效果啦)。






影片樣本


Sony RX1 樣本影片


雖說 RX1 提供了 Full HD 畫質 28 Mbps 的高流量錄影功能,並且也支援 PSAM 的曝光功能。但在此還是要抱怨一下 RX1 的曝光補償調整的聲音真的是太容易被錄進影片之中了,這點雖然可以靠外接麥克風解決(RX1 也提供了這樣的外接規格),但坦白說,只要能讓那顆比較少用到的副轉盤也能用上曝光補償的功能,相信這樣的狀況肯定能減輕很多才是。

感度表現測試


雜訊抑制 關閉:ISO 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雜訊抑制 弱:ISO 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多框: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51200 / 102400



雜訊抑制 關閉:ISO 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雜訊抑制 弱:ISO 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多框:ISO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51200 / 102400


說真的比起 RX1 測試版韌體的表現而言,市售版的在各感度的雜訊表現上真的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事實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出 RX1 其實在細節保留程度上,還是無法透過演算法來得到相對於雜訊抑制的長足改善,基本上在 100% 裁切檢視之下都是在 ISO 1600 前比較能維持住 100% 檢視下的銳利度與細節,不過對於縮圖或者是並不太糾結於裁切表現的朋友,雜訊抑制若是採用「弱」的選項,感覺直到 ISO 6400 前真的都可以算是可用的高感度 -- 甚至多框除噪在 ISO 12800 下,都還算是縮圖可用呢。



鏡頭測試


一般距離:f/2.0 / 2.8 / 4.0 / 5.6 / 8.0 / 11.0 / 16.0 / 22.0
微距表現:f/2.0 / 2.8 / 4.0 / 5.6 / 8.0 / 11.0 / 16.0 / 22.0


既然都已經掛上了 Zeiss,而且也犧牲了光學防手震的便利性。RX1 鏡頭畫質的表現可說是相當驚人的,基本上開放光圈 f/2.0 時就已經表現得相當可圈可點,但追求極致畫質的朋友依然可以在 f/8.0 左右得到最佳的畫質表現。另外,以下我們還透過圖集測試了星芒的表現,可以發現 RX1 這顆鏡頭在 f/4.0 時便已經可以看到比較銳利星芒的出現,至於變形修正則是建議大家盡量要保持開啓,下面我們也準備了開啓前後的變形以及簡單的景深比較圖。







競爭對手


RX1 是一部表現相當全面的數位相機,最突出或者可以說是他人難以觸及的即是全幅的感光元件規格,加上小體積的固定式鏡頭機身。所以如果硬是要以 Cyber-shot 的 DC 角度來看它,市場上基本上是無人能出其右的,相信也因為這樣所以 Sony 才敢把此機以此價位暫時先只推給高階使用者。而若是將它的敵手退一步來到 APS-C 尺寸的話,Leica X2、Fujifilm X100 亦或是 Sigma DP2M 等機型都會在視線範圍內,這其中,要以內建 Hybrid Viewfinder 的 X100 提供了更佳的拍攝體驗;DP2M 則是在低感度下有著相當強悍(或該說非常),即使是全片幅機型也感到懼怕的 X3 三層感光元件。不過 RX1 所擁有的是全面的整體性能表現,對於觀景窗控的朋友,可以找得到原廠的 OVF / EVF 觀景窗產品,也提供了相當實用的速控界面;至於 DP 系列... RX1 比較能跳出來的可能就是高感度表現以及透過大片幅所帶來的優異景深表現了。

不過,即使我們將比較的範圍往外提升到了「可換鏡頭」的境界,你會發現 RX1 其實依舊強勢。面對目前都已經比較平價化的 FF DSLR,這部全幅 Cyber-shot 機型擁有的是絕對的體積優勢 -- 更別說機身上所掛著的蔡司鏡頭,一般 FF DSLR 真要搭配類似的鏡頭也不見得會比 RX1 的售價便宜到哪去。接著看看 ILC / EVIL 機型,在這個階級時 RX1 的體積優勢就不復存在,與自家的 APS-C 乃至於近年來同樣也有搶眼表現的 micro 4/3 機種相比,基本上佔不到什麼便宜,但此時 RX1 只需要再次搬出畫質與高感度...,它的優勢便又再次顯露無遺 -- 是說,搞不好某些方面而言,RX100 就已經能搶走這些原本想要添購輕便無反相機朋友的眼球了呢。

下方的圖集,我們簡單將 RX1 與 X100、GF1、NEX-C3 還有自家的 RX100 的機身尺寸比較,手上有這些機種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比較一下。




結論


撇開價位不看(戳自己眼睛),與 RX1 相處的一週真的是充滿了攝影的樂趣,從一開始只覺得這不就是部 FF 且固定鏡頭的 NEX,到漸漸品嘗到這部充滿傳統硬派操控與優異的機身質感。配合上 Sony 所提供的影像技術與蔡司在畫質上的堅持,即使在沒有防手震功能的輔助下,小編也算是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拍攝規格 -- 簡單的說,就是把快門時間盡可能地保持在 1/40 sec 以上囉 -- RX1 的握持感還不賴,所以應該還能向下修正啦。而雜訊表現在 ISO 6400 算是相當可用的表現下,配合 f/2.0 的大光圈,使你即使是在低光的環境,拍攝起來感覺依然節奏明快,不太需要去擔心相機會給你任何的拖累,再加上鏡間快門所擁有的超小快門聲與低延遲的時滯,根本一整個非常適合街拍使用(也許需要在添購個觀景窗會更好)。

儘管它的對焦系統在低光下相對而言的確並不這麼「給力」,但筆者自己在低光的拍攝體驗下,是覺得 RX1 還是有著不錯的對焦表現 -- 至少對的還算準囉 -- 這對於景深很容易過淺的全幅機而言,真的是寧可慢也不能錯才是。而從前文中的實拍照片中,各位應該也能體會到它的高感度表現真的是有其獨到之處。可惜的是,RX1 在錄影方面雖然提供了外接麥克風的進階規格,但感覺操控方面特別是在對焦上,不論是自動或者是手動對焦都還是不太行,不過既然 Sony 也早已經準備了另一台全幅且採用 NEX 接環的 VG900 或是 A99 在一旁等著,所以想要用全幅來拍片還是找這兩個專業機器吧。

最後,我們還是不得不看回價位啦。以 RX1 有如 NEX 機型一般的低調造型,若是打算以炫耀用途購入的話,建議還是要再謹慎考慮一下...(不然就是需要多買點原廠配件來搭配,讓自己相機的氣勢更強些)。另一方面,雖然筆者真的也是覺得其破九萬台幣的售價,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但它「輕巧+全片幅」的優勢,還是真的有點獨佔的意味與價值在其中,而望向 RX100 的二手價... 總覺得未來短期之內要看到 RX1 降價好像也有點困難啦 -- 而這就要看看能不能逼別廠推出類似規格的產品囉(EOS L?)。

真的建議有機會可以親臨 Sony 旗艦店看能不能摸摸看這部 Cyber-shot 的旗艦機,相信各位肯定能在相機握在手上的幾分鐘間,很快就能感受到這部相機真的不是光用看的就能體會到它的強大(敗家)吸引力,真的,有機會就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