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考生答題錯漏百出 深「圳」變深「川」 王羲之變唐朝人

DSE考生答題錯漏百出 深「圳」變深「川」 王羲之變唐朝人

【on.cc東網專訊】要在考試中書寫出正確的字詞,是不少考生的挑戰。考評局出版今年中學文憑試《試題專輯》,當中在中文科,出現許多錯別字,而不少考生的字體潦草,以至無法辨識的試卷稍多於往年。而錯別字方面也值得關注,不少學生寫錯舉辦及辨別,也有人將踴躍變成「勇躍」,考生亦受社交媒體影響,令其答卷取材相似,但內容粗疏,建議考生閱讀完整專題報道或長篇經典小說,改善答題技巧。

試卷主任指,今屆不少考生字體潦草,字體無法辨識的試卷稍多於往年,在錯別字方面,有考生將「踴躍」的「踴」寫成「勇」敢的「勇」字、也將「舉辦」的「辦」寫成「辨別」的「辨」等。大部分考生文句夾雜沙石,使用網絡用語或硬譯口語成書面語情況較多。報告提到隨社交媒體普及,考生接收資訊往往是經篩選或濃縮,令近年不少答卷取材相似、內容粗疏,建議考生改變接收資訊方式,例如閱讀完整專題報道或長篇經典小說等。

另外,在中國歷史科方面,有考生混淆史事,朝代概念模糊,例如將漢代的「匈奴」誤認為「吐蕃」或「突厥」、錯認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為唐代人。中史卷中考生亦有不少錯別字,例如「林彪」的「彪」寫成「標準」的「標」、將深圳寫成「深川」等。

今年通識科並無涉及政治議題,其中一題問到處理即棄塑膠問題,「徵費」或是「禁用」較合適,部分考生只針對「膠袋」而非「即棄塑膠」,亦未有就本港情況加以探討。而在另一題有關兒童營養均衡及全球糧食安全的問題中,有考生對營養均衡的理解不全面,只理解為進食食物數量多少,「糧食安全」理解為「食物安全」等。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