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新一代的 Nest Hub 能靠雷達來記錄你的睡眠狀態
售價 US$100。
時隔三年後,Google 旗下的首款智慧型螢幕 Nest Hub(原來叫 Google Home Hub)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後繼產品。就在剛才第二代 Nest Hub 正式登場亮相,而這次其主打的是依靠 Soli 雷達探測運動,從而記錄用戶睡眠狀態的功能。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脫胎自 Google 先進技術計畫的 Soli 其實就是 Pixel 4 所用的那套雷達識別技術。在最新的 Nest Thermostat 上它也有出現,此番將其引入新 Nest Hub,Google 是希望在不用相機的情況下實現更全面的睡眠監測功能(Sleep Sensing)。
在決定啟用睡眠監測後,用戶需要先將裝置跟床相隔一定距離放置,然後將其對準躺下後的軀幹位置。在經過一番校準和設定後,Soli 感應器就能以「極高的精準度」來捕捉你的運動了。按照 Google 高級產品經理 Ashton Udall 的說法,連「睡眠時微米級的胸部呼吸動作」新 Nest Hub 都可以很準確地探測到。基於蒐集到的資訊,Google 的演算法會分析動作並確定使用者的熟睡、輾轉反側及清醒狀態,然後在早晨給出一份睡眠報告(數據可共享給 Google Fit 應用)。
這樣的功能雖然看上去很有用,但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估計還是會有多方面的顧慮。首先一點就是記錄的準確性是否真的有那麼高,畢竟除了睡眠以外,人在床上能做的事還是非常多的。對此 Google 表示自己的演算法會從運動數據中找到睡眠相關的行動規律,然後自動排除非睡眠的部分。不過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睡眠監測從一開始就是為單人場景設計的。所以當有不止一人出現在監測範圍內的時候,裝置能準確過濾掉多少沒用的動作數據,就得要拿到實物測試後才有答案了。
至於偶爾才有人跟用戶同眠的情況,Google 對可能導致的偏差倒是不太擔心。這一方面是因為系統內提供了去除某晚數據的選項,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官方認為整體的睡眠品質趨勢比單一某晚的數據更加重要。所以前面提到的場景不用過度操心,晚上睡覺時如果狗狗、貓咪跳上床的話,也不用怕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當然,除了有效程度外,很多人肯定也會關心自己的隱私是否會外洩。因為第二代 Nest Hub 用的是雷達而非相機,所以用戶至少不用擔心會有影像流出。裝置能「看」到的其實更像是 ECG 一般的圖像(見上圖),原始的雷達數據會由內建的機器學習晶片直接在裝置上完成處理,發送給 Google 的只是不同階段睡眠分析之類的內容。另外在開啟睡眠監測之後,螢幕上也會有對應的提示,這樣它面前的人就能知道裝置在進行記錄了。
和前代相比,新款 Nest Hub 又增加了第三顆麥克風,用來更好地識別用戶夜間咳嗽、打鼾的聲音。麥克風只有在裝置探測到用戶進入睡眠後才會啟動,官方稱錄下的音訊僅會在機內處理,不會發去任何地方。除此之外,在光線感應器的基礎上第二代 Nest Hub 也增加了新的溫度感應器,這樣裝置就能判斷環境光、溫度是否對使用者的睡眠狀態造成影響了。
為了開發這套系統,據稱 Google 從一萬名測試者那裡蒐集了超過十一萬個晚上的測試結果,並將其和現有的睡眠研究進行了比較。按照他們的說法,新 Nest Hub 所用的演算法和堪稱「黃金標準」的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polysomnography)並沒有統計差異。相比市面上的主流裝置甚至是一些「獲得了醫療許可的睡眠監測器」,新 Nest Hub 的表現「在許多情況下都是毫不遜色甚至更好」。
和許多現有的產品相比,Google 在新 Nest Hub 上似乎是打算採用計入更多因素(比如環境光線、溫度)來更全面記錄睡眠的策略。如果未來有望再結合 Fitbit 穿戴裝置的話,或許還真能搞出一套更理想的全方位睡眠監測方案。在明年之前,所有購買了第二代 Nest Hub 的用戶都可免費預覽體驗睡眠監測功能,至於未來要如何或者說是否收費,大家就只好拭目以待了。
那除了睡眠監測以外的其它部分,Google 自然也做了一些改進。新機換用了和 Nest Audio 類似的喇叭系統,據說低音表現比初代產品強出 50%。新的機器學習晶片也能帶來更快的助理響應速度(一些功能僅有美國可用),支援 Thread 也意味著裝置日後將能支援更多的 IoT 產品。當然囉,Soli 雷達在平時也是能用來識別用戶手勢的。不過螢幕的大小還是 7 吋,顏色方面則在原有的黑、灰、粉以外,又再多了一個藍色的選項。
第二代 Nest Hub 的價格是 US$100(約 HK$780 / NT$2,830),目前已在美區 Google Store 開始預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