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編輯團隊致力為你搜羅優質產品及優惠價格,文章內部份連結商戶與雅虎有合作關係。定價及供應量有機會更改,一切以商戶最新資料為凖。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手機的影音體驗讓人更集中,感官變更敏感、更驚嚇!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Apple 發表他們最新旗艦手機 iPhone 15 Pro 系列時,表示其中所搭載的全新 3nm A17 Pro 晶片,是整合了支援硬件加速光線蹤能力的 6 核心 GPU,再透過由 Mac 平台移植的 MetalFX Upscaling API,就可以結合神經網絡引擎來在更低耗電之下提供圖像處理。

好了,說了好一大堆紙面規格上的東西,到底落到手上的實際體驗是什麼呢?Yahoo Tech 編輯就在借測的 iPhone 15 Pro Max 下載了免費遊玩的原生版本《生化危機 村莊》,看看這跟在主機平台上的差異在哪裡?是否真的能做到 Apple 所號稱的更上層樓的手遊體驗。

立即下載

檢查你的裝置是否支援《生化危機 村莊》?

《生化危機 村莊》同時推出 iPhone 和 iPad 雙平台,所以在 App Store 下載後可以在這兩款手提裝置上使用,但卻沒有支援「通用購買」,也就是 Mac 平台是需要獨立另購的。

在 Apple App Store 上看到的系統要求是需要運行 iOS 17 或以上的 A17 Pro 晶片 iPhone,以及 M1 或以上型號的 iPad,而在 Capcom 官網上更是直接列明了以下的機型:

iPhone:

  • iPhone 15 Pro / iPhone 15 Pro Max

iPad Pro:

  • iPad Pro(12.9-inch, M1 第 5 代)

  • iPad Pro(11-inch, M1 第 3 代)

  • iPad Pro(12.9-inch, M2 第 6 代)

  • iPad Pro(11-inch, M2 第 4 代)

iPad Air:

  • iPad Air(M1 第 5 代)

《生化危機 村莊》下載大小為 1.4GB,但完整遊戲為 16GB,所以大家需要先確保 iPhone、iPad 有足夠位置。雖說是免費下載,但玩家就只能遊玩至特定情節,往後的內容就需要付個 HK$308 來獲取,另外再有 HK$158 的 DLC「溫特斯擴充包」,內有三大內容:包括能以第三人稱視角遊玩《Resident Evil Village》遊戲本篇的「第三人稱視角模式」、新加入可操控角色及新關卡的「傭兵模式——追加命令」,以及以伊森的愛女「蘿絲」為主角的新故事《蘿絲之影》。

如果大家只是想要體驗一下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上的光追效果,是不太需要花錢的,不過《生化危機 村莊》也是一個相當值得遊玩的驚悚遊戲大作,喜愛這類作品的朋友也不妨一玩。

需要遊玩配件嗎?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生化危機 村莊》不支援鍵盤和滑鼠,官方表示不需要使用搖桿,玩家可以透過畫面上的虛擬按鍵來操作遊戲。不過遊戲本身有根據搖桿最佳化,所以仍然建議使用。是說,小編最初在試玩時也直接使用虛擬按鍵,介面雖然有做半透明化,可以手指在螢幕上滑動時也是會阻擋到畫面,所以很快也連接上遊戲手把來操作。

iPhone 支援使用 PlayStation DualSense、Xbox 無線控制器這些遊戲主機的手把,更重要的是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上是改用了 USB-C 孔,因此一些本來是為 Android 手機而設的手機遊戲手把也能用到,不需要選擇 Lightning 的版本。

立即購買 Backbone One 立即購買 DualSense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這邊小編就分別利用了 DualSense 以及相當受歡迎的 Backbone One 來試玩《生化危機 村莊》,看看不同配件組合會否對遊戲體驗帶來分別。

DualSense 就是 PlayStation 5 主機的專屬遊戲手把,有著舒適的握感,按鍵反應實在,而且支援對應《生化危機 村莊》的震動回饋。在連線 iPhone 15 Pro Max 後能對應手把上的所有按鍵,不過內建的音訊功能就未有支援,有需要的話就要另接耳機使用;DualSense 主打的自適應扳機也當然沒有了。

因為 DualSense 是 PS5 玩家必定會有的手把,所以在某些角度來說就是不需要玩家再花錢入手的配件,所以性價比會比較高。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借測得的 Backbone One(USB-C)剛好也是 PlayStation 授權特別版本,可見配色是與 PS5 的灰白色一致,而且右側按鍵的圖案也是相應的×○△□,不過佈局就是跟 Xbox / Nintendo Switch 般的一樣,兩個搖桿相對而放,兩個佈局各有支持者,小編自己就是喜歡這種的。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Backbone One 賣點是非常輕巧,僅重 138g,兩側按鍵的高度大約與 iPhone 15 Pro Max 的寛度看齊,形成有與 Switch 主機般的感覺。按鍵稍比 DualSense 鬆,但也是在接受範圍內,最重要的是佈局有預留足夠空間,所以也不會有誤按問題。在遊玩《生化危機 村莊》這類會大量使用扳機操作的遊戲,Backbone One 的大型扳機設計也相對合適。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因為 iPhone 15 Pro Max 透過 USB-C 連接 Backbone One,機背也會被背架阻擋,所以要外接充電就要用到右側手把底下的 USB-C 孔,開孔也剛好不會卡到手掌。左側手把底下就是 3.5mm 耳機孔,對於音訊同步率有要求的玩家可以插入有線耳機。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想當然耳,Backbone One 只會預留最低限度的空間來插入手機,因此 iPhone 15 Pro Max 是需要裸機安裝,即使是設計上相當貼服的原廠保護殼也不行用。幸好安裝後是相當穩固,不會犧牲玩家特意拆下機套的工夫。

《生化危機 村莊》玩後感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iPhone 15 Pro Max《生化危機 村莊》動手玩:提升沉浸感不止光線追蹤

這篇雖然不是專門的遊戲評測,但也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生化危機 村莊》的玩後感。《生化危機 村莊》是《生化危機 7》的續作,延續第一身視角玩法,玩家要探索四周來收集物品,戰鬥模式則有格擋,操作上更有自身對抗怪物的感覺。

《生化危機 村莊》本來是在 2021 年首先在 PlayStation、Xbox 和 PC 上推出,後來移植到任天堂 Switch 和 macOS 平台,最後就在 2023 年 10 月登陸 iOS。這次動手玩主角的是 iOS 版本,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以其 6.7 吋超級 Retina XDR 螢幕上顯示,畫面尺寸自然不及能夠原生需要連接電視的主機版本。不過小編自己卻認為因為螢幕比較小,所以玩家就自然把畫面拉到更貼近自己,加上 iPhone 15 Pro Max 的喇叭輸出具立體感,所以視聽浸沉感會更不一樣的深度。

操作方面,為了不讓畫面被虛擬按鍵擋住,同時又想看仔細內容,所以能夠直接把 iPhone 套進的 Backbone One 就是小編這次選用的配套。

來到第 8 集的《生化危機 村莊》,Capcom 在營造氣氛已經相當老練,首先會讓玩家慢慢熟悉操作,同時故事又向著詭異、可怕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開始進入「村莊」前需要衝入林間小徑,iPhone 15 Pro Max 能夠以 HDR 方式呈現陰深環境的氣氛,加上新晶片的光追能力,當玩家轉換視角、與遊戲物件互動時有更強的擬真感,的確是能讓小編有種親歷其境的感覺。

小編有試過在遊戲裡全開高效畫面,光影效果的確很好。然而到了一些發展急速的場景,像是有怪物突然在屋頂掉下來並進入戰鬥模式的部分,iPhone 15 Pro Max 會有一點卡卡的,相信還是有優化的空間了。但其餘部分都仍能順暢遊玩,而且手機機身也沒有很明顯的發熱,變溫溫的還是會有。

過去在 iOS 上不乏有如主機遊戲般可以自動跑動的 FPS 遊戲,但光影效果始終限受於晶片效能和發熱,不會做到非常精緻,而大多玩家也會以「不過就是手遊嘛」的想法來接受。不過來到 A17 Pro 晶片之後,相信會有更多主機遊戲 IP 可以考慮在保留更多原作特質之下,移植到 iPhone 之上,不需要再讓手機平台成為作品品質被打折扣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