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 Fold 2 評測:平衡之道
大尺寸折疊螢幕手機的重量、厚度和功能間究竟該如何權衡?
從去年的小米 MIX Fold 2 開始,這一代的大尺寸橫向內折手機幾乎都在輕量化上做足了文章(其中尤以僅重 239g 的華為 Mate X3 最為突出)。不過在「瘦身」的同時,這些產品在功能上或多或少都有點取捨,而從去年開始就力圖在橫折機上追求全面的 Vivo 似乎並不完全認可這樣的策略。帶著「先旗艦,再折疊」的想法,他們做出了全新的 Vivo X Fold 2。這款新機雖然也比前代輕薄了許多,但仍具備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120W 快充、雙超音波指紋等別家沒有的賣點。大折機的重量、厚度和功能間究竟該如何權衡?接下來各位不妨就跟著筆者來看看 Vivo 給出的答案。
外觀及手感
Vivo X Fold 2 在外觀上跟 X90 系列遙相呼應,核心的視覺元素是圓和線,後蓋不同質感(紅、藍款是素皮加玻璃)/ 觀感(黑色款把玻璃做出了兩種樣子)的拼接令其在辨識度上又較 X Fold 進了一步。在筆者拿到的這台紅色機器上,背面玻璃的底下還會呈現出類似水墨畫裡暈染的效果。廠方把這套設計語言稱作「兩儀萬象」,可以說形容得非常貼切了。
減重是今年各家橫折手機都在做的功課,X Fold 2 也沒有例外,只是在程度上 Vivo 相對來說會顯得更保守一點。這款手機的重量輕至 278.5g,展開與折疊狀態下分別薄至 5.95mm 和 12.9mm。相比當下市場中的許多對手,這樣的規格甚至稍稍落後,但對用過 X Fold / X Fold+ 的人來說手上的負擔真是小了不少。
是說,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 X Fold 2 論尺寸本就是目前主流橫折機裡最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Vivo 不願為輕薄捨棄掉太多功能,比如說前代顯著提升了解鎖體驗的雙屏下超音波指紋模組就被他們堅持保留了下來,在同時期的產品裡仍是獨一份的存在。還有非常好用的靜音撥桿,也繼續出現在了手機的側面。當然,遺憾也不是沒有,到了這代 Vivo 依然沒給自家的折機補上防水。眼看華為的 Mate X3 區區 239g 的機身也能做到 IPX8,X Fold 2 瞄準的客群估計很難說不眼饞吧?
螢幕及音質
Vivo X Fold 2 內、外均換用了 Samsung E6 AMOLED 面板,但基本規格和上代幾乎無異。大小分別是 8.03 吋和 6.53 吋,比例 4:3.55 和 21:9,解析度為 2,160 x 1,916 和 2,520 x 1,080。它們的更新率都是 120Hz,有 LTPO,且支援將某一 app 鎖定以 120Hz 顯示。根據官方列出的數據,內、外的亮度峰值各可達到 1,800 和 1,600 尼特。實際使用中戶外陽光下顯示無壓力,而且螢幕色彩一致、觀感舒適,加上不錯的色準,綜合體驗令人十分滿意。
Vivo 在 X Fold 2 上雖然仍採用了水滴型鉸鏈,但零件數量減少了 83 個同時還換用了更輕的材料。不過即便如此,手機打開後 UTG 玻璃表面的折痕在視覺上似乎比本已表現不錯的前代又再進一步了一點。一般情況下你摸得到但看不見它,私以為完全不會影響正常的使用。在折疊裝置後,機器兩半的中間也沒有縫隙。而且官方宣稱新機獲得了 TÜV 的 40 萬次折疊無憂認證,理論上應該會比前代更加耐用。
而在音質方面,X Fold 2 的雙喇叭表現很是出色。且和自家的影像旗艦 X90 Pro+ 一樣,它在 8 Gen 2 平台的加持下,能配合 Vivo TWS 3 Pro 耳機實現「無線真 Hi-Fi」的效果。得益於 aptX Lossless 技術,音訊傳輸碼流可達到 1.2Mbps,這能帶來非常優秀的真無線聆聽體驗。
相機
Vivo 在 X Fold 2 上幾乎照搬了 X90 的後攝系統,分別是帶光學防震的 50MP 主攝(IMX866 感光器)、12MP 超廣角和 12MP 的 2X 人像相機(都用了 IMX663)。相比前代,焦段覆蓋上少了 5X 遠攝,很顯然是為減重做出的犧牲。實際拍攝中,主攝和 2X 端的可用性都頗為不錯,色彩討喜而且人像模式結合蔡司加持的各種功能也有相當高的可玩性。但作為折機,相對來說長處還是靠折疊結構實現的更為豐富的拍攝方法。比如腰平取景、輔助拍攝以及新的懸停星空模式等等,只要利用得當就能更好地發揮硬體的潛力。
不過說到懸停,X Fold 2 鉸鏈固定時的穩定性較前代有所退步。在打開的角度小於 45 度時,新機會更容易自動闔上。還有一個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困擾的地方,就是內側 16MP 自拍相機開孔的位置。它在內螢幕右半邊頂部的中間,有人覺得這在播放影片時會比較礙眼。筆者自己是沒那麼在意,而且這個設計 Vivo 到目前為止的三台橫折機都在用,好像也沒有要改的意思呢。
系統
這款手機出廠預載了基於 Android 13 的 OriginOS 3 系統,視覺風格變化不大,功能上最大的改進便是效仿 Galaxy Z Fold 4 增加了利於多工切換的底部「工作列」。當你進入某個 app 後,這個縮窄的 dock 便會常駐在畫面下方便於你隨時調用其它軟體。它的左側有完整應用列表按鈕,也支援長按隱藏 / 重新喚出,習慣之後應該能大大提升操作的效率。
與此同時,X Fold 2 還和一起亮相的 Vivo Pad 2 共同首發了「遠控 PC」模式。在開啟後你能讓手機螢幕充當遠端電腦的滑鼠和鍵盤,在應對一些突發工作時能很好地起到救急的作用。此外用戶也能反過來利用連著電腦的鍵鼠,控制處於協同狀態的手機螢幕。這樣一共享,很多人上班時大概就會更勤快地「摸魚」了。(咦?)
不過值得一的是,雖然系統裡的跨裝置功能有所加強,但 Vivo 卻把 X Fold 2 的 USB 版本從之前的 USB 3.2 Gen1 降回了 USB 2.0,著實令人不解。一樣被減掉的還有紅外線模組,這可能稍微說得過去一點,畢竟該功能的使用場景相對更有限。
效能及續航力
Vivo X Fold 2 是第一款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 Gen 2 的折疊手機,效能在同類產品中無人能出其右。配合 LPDDR5X RAM 和 UFS 4.0 儲存,日常運行的流暢度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在使用內側螢幕遊戲時,機身溫度也能控制在非常不錯的水準。折疊後用外螢幕溫控表現會稍遜,但相信用折機這麼玩的人應該是少數吧?
裝置內建了一顆 4,800mAh 電池,比前代稍大了一點。實際使用提升還是比較有感的,按個人的習慣可以頗為放心地度過一個工作日。而且就算你的用機強度比較高,Vivo 此次也備好了 120W 有限快充以便隨時「回血」。這是高功率充電方案首度出現在折疊手機上,實測下來 Fold 2 只要 5 分鐘就能灌入約 30% 的電量,10 分鐘可以來到 44%。完全充滿耗時差不多半個鐘頭,相比競品優勢顯著。與此同時,它也支援 50W 無線快充。稍微讓人有點失望的是標配充電器並不像前代那樣有雙 USB-C 埠,要想功率和便利兼得,或許得等下一代更新了。
競爭對手
單純看價格的話,跟 Vivo X Fold 2 比較接近的應該是小米 Mix Fold 2 和榮耀 Magic Vs。但這兩款除了重量上小勝外,其它各方面基本都處於落後。論產品本身的綜合實力,最直接的對手估計是華為 Mate X3。X Fold 2 的明顯強項集中在效能、充電和指紋體驗上,Mate X3 則有著輕到離譜的 239g 防水機身以及更顯質感的設計。兩邊的拍照和系統各有所長,綜合而言很難講誰一定更好,還是要看用戶具體有哪方面的需求。
不過要指出的是,X Fold 2 和 Mate X3 在基礎型號 RAM、儲存規格一致的情況下,後者的起售價要足足高出 4,000 人民幣而且還一機難求。比購買門檻的話,Vivo 這邊要低了不少。至於 Samsung 的 Galaxy Z Fold 4,同樣比 X Fold 2 貴很多,但除 IPX8 機身外並不具備什麼過人之處。或許今夏更新的 Z Fold 5,會是更適合拿來比較的對象。
結語
Vivo X Fold 2 在造型上追求一體兩儀,兩儀即陰陽,體現的是平衡之道。而這也能很好地表達其背後的產品理念,即力圖在重量、厚度和功能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目前的折機市場中,這款裝置硬體堆料堆得最猛,追求旗艦規格的消費者基本上不用做太多讓步。這一點是多數輕薄向的同類產品無法企及的,更何況除了 Mate X3 外,X Fold 2 跟別人比握持體驗其實也沒有差那麼多。
Vivo「先旗艦,再折疊」的策略在去年的 X Fold / X Fold+ 上是收到過不錯反響的,這一代能大體延續下來,讓 X Fold 2 在市場中的定位進一步和同期產品形成了分野。在別家的 Snapdragon 8 Gen 2 折機出來之前,這款均衡發展的手機應該能靠先發優勢獲得不少機會。